55歲的手工藝人洛陽手握鋼鑿,用心雕刻每一個紋理。製作安衝藏刀雖然已有30多年,但對於每一件作品,洛陽製作時全神貫注。
洛陽家住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安衝鄉拉則村,美麗的江河水環繞安衝鄉靜靜流淌,一把把精美的安衝藏刀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展現著獨特文化魅力。目前,藏刀鍛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圖為8月19日,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安衝鄉拉則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廠展示的安衝藏刀和手工藝品(攝影: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安衝藏刀以其歷史悠久、選料考究、式樣獨特而著稱。”洛陽驕傲地説,藏刀的外部鑲飾材料主要有金屬葉片、珊瑚、綠松石等,刀鞘上刻有龍、鳳、花草等紋樣。
在位於玉樹市的安衝鄉拉則村民族手工藝加工廠,一件件藏刀作品被整齊地陳列。該村駐村幹部尕毛卓瑪説,安衝藏刀的最大特點是刀柄部分採用黃金、白銀、紫銅、黃銅等不同色澤的金屬材料交叉鑲飾,這種獨特的工藝使得安衝藏刀在眾多藏刀中脫穎而出。
安衝鄉黨委書記更尕賽昂説,目前僅在民族手工藝加工廠,像洛陽一樣的手工藝人有12個,每年9月至11月,藝人們集中製作藏刀,每人每天有近300元的收入。
“‘千錘百煉,百煉成鋼’是對工匠們的生動寫照,這些體現力與美的作品不斷激活鄉村振興內生動力,讓安衝藏刀製作技藝得以傳承。”更尕賽昂説。
玉樹州被稱為“山之宗、水之源”。長江、黃河、瀾滄江三大河流發源於此並橫貫全境,是歷史上唐蕃古道、茶馬古道、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擁有世界自然遺産地可可西裏等國際名片。國家級藏族文化(玉樹)生態保護實驗區于2017年被批准設立。
走進玉樹州囊謙縣鄉村振興産業園,一個被歲月磨礪而愈發璀璨的瑰寶——藏黑陶,浮現在人們面前。這項歷經風雨洗禮的傳統工藝,如今在白瑪群加這位當代工匠的巧手中得以延續。
46歲的白瑪群加出生於囊謙縣娘拉鄉娘多村,自幼便受家族傳統手工文化熏陶,對泥塑、繪畫等技藝有著濃厚的興趣。
圖為8月22日在玉樹州囊謙縣鄉村振興産業園,白瑪群加向記者展示藏黑陶(攝影:新華社記者李琳海)
從小,白瑪群加跟隨家族的老藝人系統學習制陶工藝,與藏黑陶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他不斷錘鍊技藝,逐漸掌握了制陶的精髓。14歲時,白瑪群加開始行走各地,承接製作業務,鍛鍊手藝並積累經商經驗。
“經過秘方工藝和高溫燒作,囊謙藏黑陶最大的特點是表面堅硬且使用壽命長。從傳統手工藝品到現在茶具等生活用品,藏黑陶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白瑪群加説。
如今,在囊謙藏黑陶文化研究開發有限公司,從事藏黑陶製作的匠人有18名,技術嫺熟的匠人每月工資近2萬元。在白瑪群加的悉心指導下,先後有1773名學員參與了各類製作技藝培訓,為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和保護注入了新動力。
圖為8月22日在玉樹州囊謙縣鄉村振興産業園,藏黑陶製作學員阿寶在製作將軍壺(攝影:新華社記者王金金)
“從一位愛好手工藝品的牧民到行走各地的商人,在保護傳統文化中我們有了更多收入。是這個時代成就了我。”白瑪群加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