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爾山市:借力“科技小院”駛入鄉村振興快車道

發佈時間:2024-08-02 14:10:00丨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黑木耳滑嫩圓潤,白木耳晶瑩剔透,木靈芝層層交疊,滑子菇亭亭玉立……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五岔溝鎮食用菌園區內,“內蒙古阿爾山市食用菌科技小院”的標牌格外亮眼,數十名工人正忙著採摘、晾曬各類菌菇。

7月初,鑲嵌在興安林海深處的五岔溝鎮食用菌園區被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授予“內蒙古阿爾山市食用菌科技小院”標牌。走進這個科技小院,菌類獨有的芳香撲面而來,47座食用菌大棚整齊排列在山腳下。科技小院已成功培育出黑木耳、白木耳、猴頭菇等10余個品種,其中黑木耳已通過“全國名特優新”農産品認證,成功獲得“阿爾山市地理標識”。

“科技小院的設立是五岔溝鎮推動食用菌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將為食用菌園區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使更多的優秀科技成果得到有效轉化推廣。”五岔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寶亮説。

食用菌科技小院創新實施“科協領導、政府搭橋、院校助力、教師指導、學生常駐、服務企業”的組織方式,形成“政産學研用”一體化的産業基地,促進農業增産和農民增收,使農業科研、科技服務與人才培養有機融合,助力農業産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科技小院連接起了科研院所與田間地頭。“科技小院要在科技突圍上下功夫,培育優質食用菌品種。”吉林農業大學教授劉曉龍看著大棚內生長旺盛的食用菌,滿懷欣慰。為了扶持科技小院發展,劉曉龍帶領團隊進行全方位技術指導,推動科技小院在“菌棒生産—挂棒養殖—采收入庫—成品銷售”全鏈條上建立起技術管理規範。“在産業增收上,我們著力彌補技術短板,在培養基配製、滅菌、培養、溫濕度控制等環節進行設施升級,推動食用菌生産工藝流程全面升級。”劉曉龍説。

今年,在科技小院的技術支撐下,五岔溝鎮各類食用菌的産量由去年的2.5萬斤增長到3萬斤,集體收入由去年的140萬元增長至175萬元,帶動本地就業人數由去年5000多人次增加到7000多人次,實現了産量、收入和帶動就業人次的全面提升。“我和我媳婦前幾年都是外出打工,今年靠著這些蘑菇、木耳,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45歲的脫貧戶趙芳東在食用菌大棚裏一邊採摘木耳,一邊開心地説。

“隨著科技小院的成功落戶,鎮裏將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強化黨組織建設與引領,不斷深化與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入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食用菌生産全工藝流程的技術水準。依託科技小院,還計劃舉辦食用菌研學、採摘、一日遊等活動,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五岔溝鎮黨委書記韓福乾説。(記者:魏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