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內蒙古大草原,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一派廣闊無垠的景象。今天,記者帶你走進鑲嵌在城市中心的“城中草原”,這裡同樣綠草如茵、花團錦簇,融城市的繁華與草原的浪漫于一體,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草原,就是人們在“城市中最美的遇見”。青山為幕,綠草為臺,盛夏的敕勒川草原彩蝶紛飛,牧歌悠揚,很難想像,這裡曾經是一片砂石遍佈的荒灘。
敕勒川草原(攝影:人民網記者劉藝琳)
敕勒川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大青山腳下,曾經,大青山前坡土壤沙化、一片荒蕪。呼和浩特市實施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以來,採用“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復方案,從千畝試驗開始,如今已修復面積3萬餘畝。修復後的敕勒川草原多種植物、動物陸續回歸,乾草産量、固碳量、釋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已然成為“美麗青城”的“天然氧吧”。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樣的風光,已經在這裡以時代新貌呈現。近年來,這裡的幹部群眾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宗旨,本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理念,以實際行動,為築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首府力量。
如果説呼和浩特市的“城中草原”是建在城區邊緣地帶的綠色屏障,那麼,在包頭市的“城中草原”,則是名副其實的城市中心的“美麗遇見”,名曰賽汗塔拉城中草原。
賽汗塔拉城中草原(攝影:武盛)
“賽汗塔拉”蒙古語意為“美麗的草原”,賽汗塔拉城中草原是包頭市區原始草原濕地生態系統,是全國唯一、亞洲最大的城中草原,佔地面積達10680畝。園區原本是一塊天然濕地,是烏拉特部落的草場之一。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經過包頭市歷屆政府下大力氣對生態植被進行保護、建設,才有了如今的規模。
“一年一年地關注、一點一點地改變、一畝一畝地維護,共同推動實現了賽汗塔拉城中草原的保護、開發、建設。”包頭市政協提案委員會主任劉美英向記者介紹。
作為“鋼城”的“綠肺”,行走在賽汗塔拉城中草原,天藍水碧,樹茂草豐,鹿鳴呦呦,鳥語花香,各種珍禽及野生動物出沒其間,更顯保護好綠地資源的彌足珍貴。
在興安盟科右前旗的城區內,也有一大片城中草原。放眼望去,牛羊在吃草,馬兒在奔跑,潔白的蒙古包像朵朵白雲點綴在其中,低頭可見的是,綠草間色彩斑斕的鮮花。
科右前旗城中草原(攝影:人民網記者劉藝琳)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草原,太愜意了!玩累了,還可以直接去旁邊的商業街吃飯,太方便了。”午後,市民孫女士帶著孩子,在城中草原盡享與自然的親密接觸,逢人便説、欣慰有加。
為實現“城市之中有草原、草原內有綜合體、綜合體內有生態”這一理念,科右前旗城中草原項目應運而生。項目總規劃面積142.1公頃,其中草原面積66公頃,旅遊服務中心緊挨著大草原,佔地面積約5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5000平方米。此外,城中草原不夜街項目的建成,更為城中草原增添滿滿煙火氣,通過打造移動商業帶、燒烤演藝區、潮玩聚集區和休閒酒吧街區等多個功能區,讓草原和城市生活完美融合。
將草原“搬進”城市中,實現自然之美與都市勝景的完美結合,在城區盡享生態之美,在內蒙古已經成為現實。(文:白建平、孝金波、富麗娟、苗陽、李楠楠、劉藝琳、寇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