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草原最美的季節,內蒙古各地的那達慕一場接著一場。無論是自治區級的大型那達慕,還是嘎查牧民自發組織的小型那達慕,人們從四面八方聚攏而來,好不熱鬧。
因為那達慕,一批又一批傳統體育愛好者成長為專業運動員,走向更大的競技舞臺。那達慕項目也在傳承中不斷發展,更加富有時代內涵。
吸引觀眾10萬餘人
“我因為那達慕回來了10多次,這就是我心中的鄉愁”
搏克場上,勇士們身姿矯健,近身搏鬥;射箭場上,選手們屏息凝神,箭羽破空而出;沙嘎比賽的蒙古包內,孩童們競相投擲,充滿樂趣……遠處,悠揚的馬頭琴聲伴著奶茶醇香,遊客們歡聲笑語,沉浸在這場體育盛宴中。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十四屆草原那達慕在錫林郭勒盟舉行。本屆草原那達慕共設12個比賽項目,共有6000多人報名參賽,吸引觀眾10萬餘人,每場比賽網路直播約3萬人線上觀看。
“搏克”即蒙古式摔跤,根據參賽選手數量分為1024名搏克、512名搏克等比賽,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本屆搏克比賽歷時3天,賽場上,選手們身穿象徵公平的開胸摔跤衣,通過摔、抱、拉、拽等技法,力圖將對手摔倒在地。
作為那達慕人氣最高的比賽,搏克場每天都被圍得水泄不通。不分年齡段、不分重量級、不分專業組別,一跤定勝負、勝者晉級的競賽方式,讓比賽更具觀賞性。
在本屆草原那達慕,來自阿巴嘎旗的查幹扎那連勝9場,奪得搏克比賽冠軍,這也是他第六次在512名搏克比賽中折桂。同場競技的對手中,既有普通牧民,也有專業隊選手,甚至不乏從海外趕來的搏克愛好者。業餘愛好者能與專業運動員過招,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參與熱情。“那達慕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擁有旺盛的生命力。”錫林郭勒盟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邢海鵬説。
白彥東離開家鄉已經整整20年,今年特意從福建廈門回到故鄉觀看那達慕。“每年那達慕,只要能抽出時間,我總要回來看看。”白彥東説,“20年間,我因為那達慕回來了10多次,這就是我心中的鄉愁。”
從那達慕走向國際賽場
“尊重對手、尊重規則、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傳承”
翻閱搏克項目參賽名單,從選手到裁判,有好幾個“查幹扎那”。這麼多摔跤手同名,幾乎都因為內蒙古草原的一位“跤王”——查幹扎那。
今年60歲的“跤王”查幹扎那曾獲得1次1024名搏克冠軍,10余次512名搏克冠軍,百餘次64—256名搏克冠軍,曾連續11年獲得全國中國式摔跤錦標賽冠軍,奪得兩屆全運會中國式摔跤冠軍。查幹扎那不僅在賽場上屢創佳績,還培養出多名全國冠軍。不少牧民給孩子取名“查幹扎那”,希望孩子也能成為摔跤高手。
本屆草原那達慕,查幹扎那擔任搏克比賽仲裁,每次步入賽場,都有大批“粉絲”向他熱情致意。比賽中,他總是靜靜坐在場邊,時刻關注著場上的角逐,“我現在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年輕選手以及推廣搏克運動。”近年來,查幹扎那主導制定了搏克比賽的排位賽競賽規則,“在保持群眾基礎的同時,在著裝和競賽規則等方面與國際接軌,搏克才能更具觀賞性,也更有利於選拔人才。”
一大批搏克手從那達慕賽場走出,從事柔道、中國式摔跤、國際古典式和自由式摔跤,在全國乃至國際賽場上展現風采。
古典式摔跤名將賽音吉雅,因搏克比賽成績突出被專業摔跤隊選中,獲得全國冠軍後,他又代表中國隊參加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摔跤比賽。退役後,賽音吉雅回到故鄉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組建了搏克協會,培養年輕搏克手。“尊重對手、尊重規則、自強不息的體育精神在草原上代代傳承。”賽音吉雅説。
如今,練習搏克的孩子越來越多,本屆草原那達慕設置了少年搏克比賽。小搏克手阿其拉年僅6歲,一招一式已有模有樣。談起自己的願望,他説:“長大後我想成為世界冠軍。”
承載著草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們要滿懷希望,像箭一樣勇往直前”
積極參與那達慕比賽項目,幫助許多運動愛好者成就精彩人生。那達慕是群眾體育的盛會,承載著草原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與搏克、射箭、賽馬等項目的緊張氣氛不同,同為那達慕項目的沙嘎比賽要輕鬆許多。沙嘎,又稱“羊拐骨遊戲”,玩法豐富多樣,深受各年齡段群眾的歡迎。
在本屆草原那達慕沙嘎比賽的帳篷裏,23歲的蒙古族姑娘彩力根和母親、外祖母一起忙碌著,一家三代齊出動,擔任本次沙嘎比賽的裁判。
彩力根從小喜歡沙嘎遊戲,“我們全家18口人,最年長的70多歲,最小的還在上幼兒園,每逢家庭聚會,大家一起玩沙嘎遊戲,成為我最溫馨的記憶。”她説。
去年,彩力根從青海民族大學畢業,回到家鄉後正趕上內蒙古自治區第三十三屆旅遊那達慕舉辦,在500多人參加的沙嘎比賽中位列前30名。
賽後,彩力根加入錫林浩特市沙嘎協會,成為最年輕的會員。本屆那達慕期間,一名小學教師從赤峰市前來觀賽,特意找到彩力根向她學習沙嘎規則和技巧,她説:“這項運動練手、練心、練腦,我要多學幾種玩法回去教學生。”
眼下正值暑期,越來越多的人奔向草原,赴一場那達慕之約。
嗖!羽箭破空;啪!正中靶心。本屆草原那達慕射箭賽場上,從赤峰市巴林右旗驅車近300公里而來,參加男子30米射箭比賽的格日樂巴圖射出滿環,贏得全場喝彩。裁判圖雅認真記錄,“選手們的表現太棒了!”
圖雅從射箭專業隊退役後,工作之餘堅持訓練,還編制了蒙古語射箭教材。2012年,圖雅被評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蒙古族射箭代表性傳承人。她曾多次作為領隊,帶領錫林郭勒盟運動員在自治區比賽上創造佳績。在她的影響下,很多人成為射箭愛好者。
“現在的條件比我們年輕那會兒可好多了,城市、鄉鎮都建了訓練館,有專門的射箭場地。每年,內蒙古各地的那達慕活動至少有幾十場,成為射手們展示技藝的舞臺。”圖雅説,“家鄉的面貌日新月異,我們要滿懷希望,像箭一樣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