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大雨過後,內蒙古烏蘭毛都草原愈加青翠。在電腦壁紙般碧波盪漾的草原上,中蒙邊境線附近的牧場——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滿族屯滿族鄉蘇道牧場中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越發鮮艷奪目。
牧場的女主人白薩仁從清晨就開始忙碌。幹活麻利的她一路小跑,從一個蒙古包裏取上新鮮的食材,到另一個蒙古包旁準備午餐。
上午來的第一撥遊客,是科爾沁右翼前旗第二小學、哈拉黑小學、哈拉黑中學、索倫牧場五連小學的教師們。團建活動開始前,在牧場舉行了莊嚴的升旗儀式。
“我們這裡的農牧民,家家戶戶都挂國旗。我們的旅遊點也一樣,讓五星紅旗高高飄揚。”白薩仁説:“我們牧民能有這樣的好日子,都從心底感恩黨。”
教師團在蘇道牧場舉辦團建活動(攝影:人民網記者苗陽)
滿族屯滿族鄉位於大興安嶺南麓,邊境線長30多公里,西北與蒙古國接壤,是全國唯一一個至今仍從事草原畜牧業的少數民族邊境鄉,兩次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鄉”。
白薩仁和吳蘇道,這對守在邊境線上的牧民伕婦,除了是牧場經營者,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守望草原巡防隊”的隊員。
“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是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配合邊境派出所工作的一支隊伍,主要開展治安防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文明勸導、鄰里互助、社區矯正、法律政策宣講等輔助警務活動。目前分隊有80名隊員,隊員素質強、覺悟高、能吃苦,其中包括嘎查幹部、退伍軍人、青年牧戶等等。
這支隊伍被當地的農牧民譽為“有生命的界碑”。他們中有蒙古族、滿族、漢族......各個民族的邊境牧民都聚集到這支隊伍中,同心戍邊,築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邊境安寧“三道防線”。
內蒙古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有4200多公里邊境線、36萬平方公里邊境管理區,是祖國的“北大門”,在維護國家安全和邊疆安寧方面肩負著重大責任。近年來,內蒙古深入實施固邊興邊富民行動,實現了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
“守望草原巡防隊”正在沿線巡防(科右前旗宣傳部供圖)
喂足草料,挎起背包,清晨6點,吳蘇道和其他巡防隊員,從牧場集合出發,開始了巡邊。每一次巡邊,頂大風、迎烈日、冒風雪,一次次巡邊,他們煉就了火眼金睛,不僅機動性強,而且對地域瞭如指掌,巡邊任務完成的同時,也為牧民群眾解決了包括牛羊走失等很多實際問題,建立起了軍民、警民互動的守邊機制。
如今靠著發展牧家樂、搞旅遊,蘇道夫妻去年一年的收入能達到40多萬元,日子過好了,夫妻倆的精氣神也提起來了,在邊境線旁穩穩紮根。“經營好牧場,守好我們共同的家園。”白薩仁説。
“我們這邊雨水多,河水一旦氾濫,這片草原可能都是水。”滿族屯滿族鄉統戰委員白賀西格桃特格説,從去年開始,滿族屯滿族鄉開展一流邊防線項目建設,項目涵蓋橋、路、水、電、通信等各基礎設施領域,目前項目投資過半、建設進度過半,新修的49座涵管橋被牧民群眾稱為連心橋。
設施強、産業興、百姓富,才能更好地留住人;留住了“人才”、有了“人氣”,才能更好地守邊、穩邊、固邊。
2022年6月,滿族屯滿族鄉青年青格爾從河北工程大學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從事養殖和奶食品加工。
他通過實踐考察和學習,逐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青格爾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大學生,哪都有展示人生的舞臺。”在家鄉用自己的努力讓父輩們在這塊土地上有更多的收穫,青格爾感到非常滿足。
黨政軍警民,同心共戍邊。這片邊疆草原上,各族人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共同守衛祖國北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生動的畫卷正一幕幕展開。(文:白建平、孝金波、富麗娟、劉藝琳、苗陽、李楠楠、寇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