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超5000米的無人區,為什麼是藏羚羊的産房?

發佈時間:2024-06-20 16:15:00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劉洲鵬、姜帆、魏冠宇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六月,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申扎縣買巴鄉,在平均海拔超過5000米的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魯確塘草原,與羊群距離數十米的草地上,一隻體態略顯臃腫的母藏羚羊獨自來回跑動。終於,它緩緩躺下。

這是魯確塘草原上剛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姜帆)

經過6個月懷胎,它順利誕下一隻黑褐色的小生命。小藏羚羊的臍帶剛剛斷開,無法站穩,母藏羚羊迅速跑開近百米,直到小藏羚羊身上沾滿砂石,搖搖晃晃地支撐起後腿,用黑色的鼻子輕嗅草地,它才回來舔舐孩子的身體。

每年此時,是藏北草原的“生命季”。

魯確塘草原上,藏羚羊護著剛出生的孩子(6月17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這裡有極端的天氣和兇猛的野獸,被稱為“生命的禁區”,卻也是藏羚羊、藏野驢、野牦牛、黑頸鶴等40余種高原珍稀野生動物繁衍生息的樂園;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0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1種分佈於此。

西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數據顯示,2023年,西藏藏羚羊數目增長至30多萬隻。

魯確塘草原上,夕陽下的藏羚羊(6月16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晉美多吉)

遷徙上千公里,魯確塘一帶聚集了上千隻待産和已産的母藏羚羊,而同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的尼瑪縣色吾雪山、甜水灣一帶,數十萬隻母藏羚羊在此産羔。

首位得到中國政府批准進入羌塘無人區的美國動物學家喬治·夏勒,自1984年起的20年間,11次進入羌塘,對藏羚羊進行長期深入的觀察和研究。

當時,時尚産業對藏羚羊毛絨需求旺盛,盜獵者活動猖獗,喬治·夏勒稱藏羚羊的皮毛為“致命的時尚”,而藏羚羊為生存繁衍進行的上千公里遷徙,被他稱之為“最漫長的跋涉”。在《第三極的饋贈》一書中,他寫道:“在荒涼的藏北草原,經常會有美麗的邂逅。”

藏羚羊在羌塘保護區核心區向産羔地遷徙(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攝影:新華社記者旦增尼瑪曲珠)

2000年,國家林業部門組織的西藏野生動物普查隊估計,當時西藏藏羚羊數量為7萬多只。2006年,時任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院長劉務林和同事們完成《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指出西藏藏羚羊總數已近15萬隻,世界上70%的藏羚羊種群在西藏羌塘境內。短短幾年,西藏藏羚羊的數目增長了一倍有餘!

2021年8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把藏羚羊的保護級別,從瀕危物種降為近危物種。

今年已71歲的劉務林,在西藏野外工作了40多年。他説,藏羚羊種群數量的大幅回升,是人類參與野生動物保護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這是在甜水河畔荒灘雪地中向産羔地遷徙的藏羚羊(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攝影:新華社記者普布次仁)

南京大學野生動物行為與保護實驗室每年與西藏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藏羚羊這一有蹄類動物。實驗室主任李忠秋指出,藏羚羊遷徙種群規模龐大、路程上千公里,被譽為“全球最壯觀的三大有蹄類動物大遷徙之一”,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震撼程度甚至可與東非野生動物大遷徙相媲美”。

那為什麼它們在海拔5000米的無人區産羔?李忠秋表示,無人區環境惡劣,天敵相應減少,為藏羚羊提供了相對安全的繁衍環境。由於長時間生活在這裡,它們具備了高效利用稀薄空氣中氧氣的能力。

大群遷徙的藏羚羊途經甜水河畔的荒灘雪地,向著産羔地遷徙(6月15日攝,攝影:新華社記者姜帆)

“藏羚羊被叫做‘高原精靈’,有寬闊的鼻腔、厚實的皮毛,都是為了適應高原生活。”李忠秋説,“這些特徵讓他們能在寒冷且氧氣稀薄的高原上自由馳騁。如果到了海拔低、氧氣充沛的平原,它們反而難以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