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善達克、科爾沁兩大沙地是距離京津冀地區最近的天然風沙源。治理這兩大沙地,對構建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建成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作為“三北”工程攻堅戰三大標誌性戰役之一,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2023年8月全面打響。
兩大沙地殲滅戰範圍涉及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等5省區,區域內主要分佈有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以及燕山和岱海、察汗淖爾湖等濕地湖泊。
該區域攻堅戰重點是實現區域可治理沙化土地全覆蓋,主攻高品質林草植被建設,統籌推進沙化土地、退化草原、河湖濕地保護與修復,科學部署“三北”工程綜合治理項目,穩步提升林草植被蓋度,“斬斷”影響京津地區的風沙源,構築起保護黑土地和糧食安全的生態屏障。
一年來,5省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週密部署防沙治沙工作,科學安排重點工程項目,統籌推進區域協同治理。同時,因地制宜創新治沙模式,發展生態産業,實現點沙成金、綠富同興、綠色發展。
佈局殲滅戰共繪作戰圖
走進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章古臺鎮,萬畝松林,松濤陣陣,綠意盎然。
彰武位於科爾沁沙地南部,是遼寧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前沿陣地,也是新中國科學治沙起步的地方,更是引領我國防沙治沙前進方向的一面旗幟。
2023年8月,國家林草局在彰武召開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現場推進會,兩大沙地殲滅戰正式啟動。
當兩大沙地殲滅戰宏偉構想落到一張藍圖上,鏖戰風沙的號角響徹北疆。
殲滅戰如何打?如何才算打贏了殲滅戰?5省區統籌謀劃佈局,相關各方各地週密組織部署,為開展新時代“三北”工程建設謀好篇、布好局、起好步。
5省區將防沙治沙作為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高位推動、迅速部署,錨定目標、科學佈局,為全面打贏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排好時間表、畫好作戰圖。同時,5省區成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等,深入沙區調研,抓好工作落實,實現全省統籌、上下聯動。
遼寧將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融入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佈局,成立省級防沙治沙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在全國率先召開省級防沙治沙工作推進會議,並與9個地市簽訂防沙治沙責任書,統籌研究解決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六期建設政策、資金等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是兩大沙地殲滅戰主戰場,渾善達克沙地90%以上的面積、科爾沁沙地96.9%的面積都在內蒙古,打好兩大沙地殲滅戰對於內蒙古而言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內蒙古成立了由自治區黨委書記任組長的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兩大沙地開展實地調研。
吉林省“三北”工程建設範圍包括53個縣(市、區),佔全省總面積的86.9%。全省高位推動“三北”工程建設,將“三北”工程建設任務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省委召開常委會議研究,省委書記、省長多次部署“三北”工程工作,主管副省長帶隊考察調研。成立“三北”工程攻堅戰、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工作專班,制定了《吉林省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協調機制方案》,明確部門責任、運作機制和工作要求。實施《吉林省防沙治沙規劃》,謀劃了“三北”工程六期建設53個子項目,組織全省各地3000多人次參加“三北”工程攻堅戰專題培訓班。
黑龍江省是“三北”工程東部起點、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重要主體之一,防沙治沙面積大、任務重。全省率先召開常委會議、省級總林長會議暨“三北”工程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現場推進會議,專題研究部署全省“三北”工程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省委書記、省長前往沙區開展調研。出臺《黑龍江省“三北”工程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規則》,由分管副省長擔任總召集人牽頭抓總,省政府副秘書長和省林草局主要負責同志負責日常工作。
河北省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是阻擋西北風沙南下京津的最後一道防線。推進“三北”工程建設,河北責任重大。省級林長牽頭挂帥高位推動,省林草局成立攻堅戰工作專班,發佈林長制工作規範,全面建立五級林長體系、落實“一長兩員”制度,以林長制引領推進防沙治沙和新時期“三北”工程建設。
5省區緊扣兩大沙地殲滅戰主線,科學制定行動方案,精準確定任務目標。
遼寧省出臺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和荒漠化綜合防治行動方案,明確劃分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攻堅區、沙地南緣阻擊區、沿海沿河沙地治理區和荒漠化綜合防治區4個治理區,規劃了8項重點任務、23個項目,治理總任務2465萬畝。到2030年,現有沙化林草用地植被綜合蓋度超過80%,荒漠化林草用地植被綜合蓋度超過70%。
內蒙古自治區啟動“三北”工程六期規劃以及三大標誌性戰役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確定以林草植被高品質建設、斬斷影響京津地區風沙源為主攻方向,在科爾沁沙地科學佈局首都沙源殲滅戰、沙源分割包圍戰、增綠提質護衛戰三大戰役,到2030年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1100多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達85%以上。在渾善達克沙地部署西部風沙路徑阻隔等10個重點項目,到2030年新增完成沙化土地綜合治理3600多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超過75%。
吉林省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令》,啟動“三北”工程六期規劃和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實施方案編制工作,明確以沙化土地治理和林草濕生態修復為重點,將東部提質、中部增綠、西部修復作為主攻方向,謀劃六大工程。到2030年,完成科爾沁沙地殲滅戰540多萬畝,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超過50%,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蓋度超過40%。
黑龍江省出臺“三北”工程建設和防沙治沙工作實施方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防沙治沙與黑土地保護、鹽鹼地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作,在泰來縣、杜蒙縣等10縣部署了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退化草原綜合治理等工程。到2030年,全省防護林建設和防沙治沙規劃總面積將力爭達到1101.08萬畝。
河北省將“三北”工程六期範圍擴展到85個縣(市、區),謀劃了渾善達克南緣沙地殲滅戰、白洋淀上游規模化林場、燕山生態安全屏障等五大重點治理工程,至2030年完成生態治理和成果鞏固項目3596萬畝。同時,科學編制了《河北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行動方案》,規劃治理任務1781萬畝,實現可治理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全覆蓋。
今春以來,內蒙古自治區先後發佈第1號、第2號總林長令,全面部署“三北”工程攻堅戰。河北省發佈第1號總林長令,要求深入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切實做好2024年國土綠化工作,確保高品質完成600萬畝營造林、50萬畝退化草原修復治理任務,堅決築牢京津冀綠色生態屏障。
擺準項目子下好治理棋
各地以規劃為引領、以政策為保障,創新體制機制,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多措並舉,在兩大沙地造林種草,持續推進生態治理修復。
2023年,遼寧省率先啟動科爾沁沙地殲滅戰,完成荒漠化綜合治理任務404.69萬畝、遼西北防風治沙固土275.87萬畝,取得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首戰之年的“開門紅”。
今年,遼寧省統籌林草、農業、水利等部門力量,統籌實施八大重點項目,推動防沙治沙從“單要素”向“全要素”治理轉變。組織實施長1044公里、平均寬11公里的遼寧省科爾沁沙地南緣系統治理示範工程建設,力爭用3至5年時間,打造一個跨區域的科爾沁沙地系統治理示範樣板。
4月12日,遼寧省涉及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9市24縣(市、區)同時行動,開展春季義務植樹活動。在彰武縣四合城鎮劉家村植樹現場,種植成片彰武松、樟子松、元寶楓等樹苗,為沙地再添新綠。
植綠的關鍵無疑是水。在大德鎮植樹現場,記者看到,每個樹坑都備有兩袋水。栽完樹後,第一袋水全部澆到樹坑,第二袋水用於自然滴灌,在水袋上扎孔,讓水慢慢滲透到樹苗根部。這是當地創新的儲水袋栽植法,既節水又保成活。
遼寧還總結出蘸泥漿造林、深埋造林、草方格固沙、套籠防護等治沙技術,提升治沙成效。
針對片區不同沙地類型,內蒙古自治區落實科學精準治理措施,著力解決沙患、水患、草原超載過牧等突出問題。
人勤春來早。今年3月以來,錫林郭勒盟搶抓土地墑情有利時機,全面開展春季治沙造林項目建設。在正藍旗桑根達來鎮額日登達來嘎查沙地治理區,大型捆柳機穿梭于沙柳灌木叢中,將平茬修剪的柳條灌木打捆。不遠處的生態治理項目區內,各項建設任務所需的機械、設備、苗木等均已就緒,鋪設好草方格後,植物很快就位。
熱火朝天的沙地治理場景,同樣出現在赤峰市、通遼市、興安盟等地。
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一路向東,途經赤峰市翁牛特旗,行駛在今年新建成的其白線,平坦的公路猶如緞帶穿過科爾沁沙地,將曾經連綿的沙丘分割成塊。道路兩旁,工人們正在鋪設草方格,放眼望去,猶如金色的鎧甲鎖住茫茫黃沙。
翁牛特旗是赤峰市境內沙地分佈最廣、面積最大、沙化最重、治理最難的地區。“以路治沙”是翁牛特旗探索出的獨特治沙模式,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將沙地細化分割成一個個“治理網格”,方便治沙材料運輸的同時,也方便牧民出行。目前,翁牛特旗已建成16條穿沙公路,總里程達479.5公里。
黃沙與綠意之間,是意志的對壘,也是智慧的交鋒。央企加入,為內蒙古打好兩大沙地殲滅戰再添新動能。
5月,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南部,由三峽集團、中林集團負責實施的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項目的首期項目正式開工。2026年完成項目建設後,林草覆蓋率將提升5.36個百分點。該項目的開工,標誌著央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面加入“三北”工程建設。
種下一棵苗,新添一片綠。這樣的戰沙畫面出現在遼寧、內蒙古,也出現在吉林、黑龍江、河北。如今,新一輪綠進沙退的大漠傳奇,正在兩大沙地接續上演。
位於吉林省西北部的白城市,乾旱少雨、土地沙化問題嚴重,素有“八百里瀚海”之稱,是吉林防治荒漠化的前線。每年4月是全省“造林綠化活動月”,白城市組織開展大規模造林綠化活動和荒漠化治理活動,積極推進荒漠化土地治理進程,堅持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構建科爾沁防風固沙連通帶。
今年,吉林印發《2024年造林綠化活動月實施方案》,力爭完成“三北”工程建設70萬畝和防沙治沙建設14.3萬畝,帶動完成全年200萬畝林草生態修復任務。
黑龍江省在《防沙治沙工作協調機制工作規則》中,明確各部門成員單位職責分工,健全各級領導責任目標考核機制,將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納入林長制考核。
河北省制定《關於科學開展灌木林地造林綠化的指導意見》等,加大鄉土樹種推廣使用力度,重點探索推廣“郝氏造林法”容器苗造林等先進實用技術,提高造林品質。
防沙治沙好比滾石上山,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稍有放鬆就會反覆。
黑龍江省泰來縣位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交界處,屬於科爾沁沙地及周邊治理區亞區,曾是黑龍江省荒漠化最嚴重地區。如今,縣境內流動沙丘已全部被消滅。
泰來縣防沙治沙取得的顯著成效,得益於創新發展思路。經過不斷實踐,相繼探索出莊園式、全封閉式、低密度混交式等多種精準治沙模式,初步形成了網、帶、片與喬、灌、草相結合的沙地治理格局。在泰來縣兩個莊園治沙小區,大大小小莊園有200多個,治沙面積近5萬畝,全縣計劃再打造3個莊園小區,完成治沙5.1萬畝。
進一步推廣三大治沙模式,堅決打好打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這是泰來縣的決心,也是黑龍江全力築牢綠色生態防護屏障的一個縮影。
譜寫生態曲唱響綠富戲
既要披綠也要效益,已成為共識。5省區堅持打贏殲滅戰要主動出擊、多方發力,讓廣大群眾和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到防沙治沙中來,共治共建生態,共創共用成果。
推動防沙治沙與風電光伏開發有機融合、一體建設,是促進生態治理、擴大有效投資、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發展光伏産業,內蒙古優勢得天獨厚。內蒙古是國家重要的清潔能源發展基地之一,陸上太陽能資源量約94.6億千瓦,約佔全國21%,主要集中在沙漠、沙地和戈壁。
為推動光伏開發與沙漠綜合治理有機融合,助力打好兩大沙地殲滅戰,2023年10月,內蒙古自治區制定印發光伏治沙行動實施方案。方案提出,在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及周邊未利用地,集中連片推進光伏規模化開發,在沙地邊緣居住區推進光伏分佈式開發。到2025年建成光伏裝機450萬千瓦,到2030年達到1200萬千瓦。同時,推進草光互補、防風固沙和沙産業一體化沙漠治理模式,在光伏板下、板間種植耐旱、固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發展沙生灌木種植業。到2025年完成光伏治沙面積14萬畝,到2030年完成光伏治沙面積約32萬畝。
在赤峰市翁牛特旗,今年2月,科爾沁沙地生態治理新能源基地(一期)工程已開工。通遼市將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納入重點實施的6個工程中,治沙+光伏産業被列入五大生態産業。興安盟通過“農光牧光”模式,建立“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鏈條,引導周邊農牧民,通過出租沙地、維護光伏板、參與板下種植養殖項目等方式,實現生態治沙與産業融合發展。
遼寧省彰武縣持續探索荒漠化治理新路徑,因地制宜地採用“光伏+治沙”的形式,通過“板上發電、板下修復、板間種植”的方式,在治理沙地的同時促進節能降耗。
光伏産業與生態治理深度融合,讓沙海變成改善生態環境的資源“藍海”,固定住了流沙、遏制了沙漠蔓延,改善沙區生態和人居環境。
從防沙治沙,到發展靠沙、增收用沙、旅遊興沙,如今5省區將殲滅戰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力激發攻堅新動能。
河北省石家莊市按照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的總體思路,大力推廣栽植連翹、酸棗等生態經濟林1.65萬畝,累計種植苗木約550萬株,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約2400個,不僅帶動了産業發展,增加了當地群眾收入,還調動了群眾參與“三北”工程建設的積極性,鞏固提升了工程建設成果。保定市以打造國家木本油料産業鄉村振興示範區為抓手,在淶源、淶水、易縣等地種植文冠果6萬畝,累計栽植苗木504萬株,實現生態與産業共贏。
初夏時節,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小街基鎮碧草如海,飽滿的草穗隨風搖曳,綠意將曾經的沙荒地全部覆蓋。從黃變綠的秘密,是一棵小小的羊草。
羊草是當地鄉土牧草品種,兼具生態效益和飼用價值,且可持續利用。2019年,小街基鎮和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公社團隊合作,發展多年生優質中科羊草,規劃建成全國最大的羊草種子繁育基地,打造全國首個“羊草小鎮”,已形成“羊草-畜牧-加工-食品以及生態旅遊”農牧業良性迴圈發展模式,為當地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為讓更多人參與到治沙工作當中,赤峰市翁牛特旗創新工作機制,探索實施“以工代賑”治沙模式,6.2萬畝沙地由格日僧、烏丹等9個蘇木(鄉鎮)、19個嘎查(村)集體組織實施。農牧民以沙地、資金、投工、機械等方式入股,自願就近參與治沙,帶動500余名群眾每人平均月增收9000多元。
針對全省荒漠化地區造林樹種單一、週期長、見效慢、效益低等問題,吉林省大力推廣文冠果、沙棘、山杏等生態和經濟兼用樹種造林,引進了枸杞、扁杏、檉柳等灌木經濟林樹種。同時,鼓勵多渠道投資,制定優惠措施,吸引多主體造林,引導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進入造林綠化領域,形成了荒漠化治理強大合力。
黑龍江省拜泉縣實施以植樹造林、治溝治坡為主的生態農業發展戰略,探索構建針闊混交、喬灌一體、多林種、多樹種、網帶片的特色防護林體系。
在遼西北沙區,農民因紅松産業獲利。紅松木材密度大,松子是上好乾果,經濟價值高。通過枝花芽嫁接法嫁接而成的“樟嫁紅”成活率超過80%,不僅能防風固沙,還縮短了紅松的生長週期,5年見果、8至10年結果,畝收益可達7000元以上,幫助沙區人民增收。
近年來,遼寧省阜新縣充分發揮各行業各部門資源優勢,將防沙治沙與農民增收緊密結合在一起,將坡耕地治理、生態河道治理、旅遊路建設、高效農業、防護林網建設等項目與白玉都香瓜、扎蘭營子蘋果梨等産業高度結合,迅速形成産業鏈。
站在位於科爾沁沙地南部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示範區的歐李山觀景臺,湛藍的西舊府湖、起伏的德力格爾草原、縱橫交錯的防護林帶盡收眼底,山清水秀的美景映入眼簾,不少遊客在木質棧道上打卡留念。從曾經黃沙遍地,到5年後的漠上草原、旅遊熱門景區,遼寧綠色發展步伐越走越堅實。
防沙治沙,馳而不息。5省區正以必勝的決心,向兩大沙地發起衝鋒,努力把美麗中國的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構築得更加完備、愈發牢固。(文:張萌、葉曉明,原標題:早日恢復稀樹草原美麗景觀——打好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一週年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