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重拳出擊:18條硬措施推動畜牧業綠色轉型!

發佈時間:2024-06-10 10:35:00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的草原已經過牧了,要注意休養生息”的重要指示精神,興安盟委、行署果斷出手,制定並出臺了《關於切實做好2024年解決草原過牧問題相關工作的通知》,以18條硬措施為草原生態築起堅固屏障。

在廣袤的內蒙古大地上,有一片令人心醉的綠洲——興安盟草原。這裡,2683.88萬畝的草原綠意盎然,佔全盟國土面積的1/3。

這片草原,以高達74.03%的天然草原平均植被蓋度,高出全區平均值近30個百分點。它猶如一張巨大的綠色地毯,鋪展在興安盟的大地上,守護著這片土地的生態安全。

興安盟是“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和“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主陣地。這裡,草豐水美,牛羊成群,是畜牧業發展的天然寶地。同時,這裡也是打贏興安盟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的主戰場。

為了守護這片綠色的寶藏,興安盟委、行署在林草、農牧、財政等多部門的深入調研與精心策劃下,制定了18條切實可行的措施,為草原生態保護描繪了一幅嶄新的藍圖。

調研深入,措施有力

經過充分的調研與論證,這18條措施涵蓋了強化組織保障、科學開展獎罰、嚴格監督管理、創新工作模式、做好基礎配套、創造良好氛圍六大方面。每一項措施都旨在為草原生態保護提供堅實的保障。

六大方面,全面保障

強化組織保障:建立責任體系,確保政策落到實處。

科學開展獎罰:通過見效兌獎補獎,激勵農牧民積極參與草原保護。

嚴格監督管理:提升監管效能,對違規行為零容忍。

創新工作模式:鼓勵創新,推動草原生態管理新模式。

做好基礎配套: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草原自我修復能力。

創造良好氛圍:通過宣傳與教育,形成全民保護草原的良好氛圍。

從建立責任體系到見效兌獎補獎,從實現帶薪休假到提升監管效能,每一項措施都具體而實在,為草原生態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同時,促進産技融合、積極選樹典型等措施也將推動草原畜牧業的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與經濟繁榮的雙贏。

草畜平衡與禁牧休牧:

四級監管體系發力

興安盟將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納入林草長重要監督職責,發揮盟旗鄉村四級林草長的監管作用。同時,建立草原補獎資金兌現與草原承包經營者落實政策權責掛鉤的機制,確保農牧民履行保護草原生態的義務。

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

強化執法監督四級監管體系發力

興安盟積極探索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協作機制,強化草原執法監督,及時發現和制止違規放牧行為。讓違規者無處遁形,讓草原生態得到更有效的保護。

鼓勵創新,獎勵推廣

興安盟鼓勵旗縣市發揮主動性,圍繞“禁得住、管得好”進行大膽創新。對於能夠廣泛推廣的新做法,將給予獎勵,讓創新成為推動草原生態保護的重要力量。

提升畜牧業發展水準

通過推進舍飼圈養、集約養殖,興安盟提升人工飼料産量和品質,鞏固提升天然草原生産能力。同時,加強優良品種選育推廣,強化畜牧業發展基礎保障,讓畜牧業與草原生態和諧共生。

普法宣傳,全民參與

興安盟以草原普法宣傳月為契機,開展專項宣傳行動,向全盟農牧民廣泛宣傳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及相關政策要求。

18條措施,共築綠色未來。興安盟將以解決草原過牧問題18條措施為抓手,規範、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草原生態保護與建設工作,嚴格落實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制度,通過推進舍飼圈養、集約養殖等方式,減少放牧對草原的壓力,提升畜牧業的生産效率和品質。

(文:胡日查、張偉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