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黃河“幾字彎”頂部的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湖泊濕地,承擔著黃河水量調節、水質凈化、防淩防汛等重要功能,是我國北方多個生態功能交匯區,是控制京津風沙源的天然生態屏障,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區極為少見的大型草原湖泊。
烏梁素海流域西部是浩瀚的烏蘭布和沙漠,南部是奔流的黃河,東部是蔥郁的烏拉山國家森林公園,北部是連綿的陰山山脈和遼闊的烏拉特草原,中部是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這些組成了一個山水林田湖草沙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體。
作為河套灌區農業用水和生産用水的承泄區,烏梁素海水質一度惡化為劣V類,它的治理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也是要以滾石上山的勁頭必須堅持做的事情。對此,烏梁素海這位“考生”,會如何“作答”呢?
為什麼要從“治湖泊”變為“治流域”
機械聲轟鳴,湖面上挖機和漁船正在作業。
2008年,據當地環保部門測算,烏梁素海入湖水中的總氮含量達2292.7噸、總磷含量達247.4噸,而烏梁素海水環境對總氮的承載能力只有722.3噸,總磷也只有40.9噸。超負荷的污染物導致烏梁素海生態環境不斷惡化。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梁素海生態保護中心主任包巍:從2008年到2018年這十年間,巴彥淖爾市也針對烏梁素海的綜合治理,開展了30多項的治理工程,但是總體上來講還是“就湖治湖”,那麼治理效果應該講是一般。重新梳理了思路,我們認為,烏梁素海的問題表像在水裏,但是根子是在岸上的。
上岸治理的第一件事,就是掐斷污水來源。2010年開始,烏梁素海的所在地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逐步關閉了污染水體的工廠,對生活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提標改造,並加強了對涉水工業企業的管理,“倒逼”減少污水排放。
“上岸治湖”的思路有了效果,但是按照國家要求,到“十四五”末,烏梁素海湖心斷面水質要達到Ⅳ類,差距依舊很大。如何提高治理效果?當地拓展思路,將烏梁素海從單純“治湖泊”開始轉向系統“治流域”。
2019年,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啟動,烏蘭布和沙漠治理、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與植被修復、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農田面源及城鎮點源污染綜合治理等5種業態被全部被納入治理工作中,這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田”。
烏梁素海是河套灌區重要組成部分,針對農業生産中使用化肥和農藥通過農田退水流入烏梁素海造成污染的問題,當地開展了控肥增效、控藥減害、控水降耗、控膜提效的“四控”工作。
2021年,烏梁素海流域保護修復案例入選了《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中國實踐典型案例》。2022年10月1日,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修復工程進入整體驗收階段。
多年治理,烏梁素海各項生態指標到底如何
從劣V類到如今,烏梁素海的治理已經走過了十六年,實現從保護一個湖到保護一個生態系統的一體化、系統化修復治理。同時也可以看出來,要繼續守護好烏梁素海那就一刻也不能放鬆。那麼,如今烏梁素海的水質指標如何呢?總臺記者陳春曉在現場帶您看水清草綠、候鳥成群的烏梁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