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衛生是一個地區鄉村振興最有力有效的答卷,是最貼近百姓的健康福祉。作為“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旗縣”,在內蒙古興安盟科右中旗“常在鄉、常惠鄉的診療春風已經吹到了老鄉家門口”“更舒適的環境、更優質的診療、更便捷的服務正在覆蓋城鄉”“小病不出門、大病不出旗的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初見雛形”。
這場惠民答卷,起筆于增強農牧民就醫獲得感,落筆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探索與打磨。
“1”份為民初心,守護群眾健康“最後一公里”
“無論大病小痛都希望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家門口就醫總是不放心。”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務科主任蘇廣輝告訴記者,許多基層百姓對於鄉鎮醫療衛生機構缺少了解和信任。
科右中旗蒙醫醫院醫共體總醫院在高力板鎮義和道卜分院開展健康義診活動。
與蘇廣輝一樣,科右中旗蒙醫院副院長包海霞長年堅持在臨床一線,救治眾多重症患者的經歷讓她深知醫共體建設的重要性。“有些病隱匿性強,往往到大醫院就診時已經到了危急邊緣。”
“2022年全國縣域內就診率約為92%,而我們同期的縣域內就診率僅為90 %,比全國平均水準少了近2個百分點。”科右中旗人民醫院宣傳科科長馬海龍介紹説,縣域內就診率反映著區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居民就近就醫的便利程度。
科右中旗蒙醫醫院醫共體總院到高力板鎮義和道卜分院開展健康義診。
“一定要讓關口前移,切實提升基層首診能力!啟動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讓旗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抱團發展!”
當地醫共體建設答卷由此落筆。
“2”家龍頭醫院,讓基層老百姓更有“醫”靠
“我們這裡毗鄰東三省省會城市,距離省會城市平均不到400公里,這些省會城市大醫院成為不少鄉鎮居民的就醫首選。”談及實施初衷,科右中旗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斯日古楞説,推進醫共體建設是我們的必由之路,也是自救之路。
科右中旗蒙醫醫院醫共體總院到杜爾基鎮分院開展健康講座暨義診活動。
在這樣的地理區位下開展醫共體建設,難度可想而知。“如何才能讓資源、醫保資金、患者在醫共體的服務體系內流轉起來?”對於改革者們來説,一個“共”字幾多不易。
以“龍頭醫院”為紐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分別由科右中旗人民醫院、科右中旗蒙醫院牽頭,沿2條交通主幹線佈局組建2個醫共體。
2023年年初,當地組建“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共體”“科右中旗蒙醫院共同體”。以創建“一辦五部一中心”為切入點,實行醫共體內統一管理。同年8月,兩個醫共體總院正式掛牌運作,單個醫院轉變為整個縣域內醫共體衛生體系的整體發展模式由此肇啟。
“3”級聯動模式,在家門口實現“病有良醫”
這一天,吐列毛杜鎮的家庭醫生接到簽約農牧民韓布仁陶特格的電話,要求到府看一看。老人摔了一跤,胸口感到十分疼痛。因老人年齡較大,在檢查老人沒有外傷後,家庭醫生張生建議其到分院拍個片子以求安心。
這邊片子剛剛拍完,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院醫學影像中心值班醫生就通過“萬里雲”遠端影像系統收到了來自吐列毛杜分院的CT照片,立刻出具了詳細的診斷報告。
“我們目前醫共體共10家基層分院,後續其他分院也將逐步實現影像中心互聯互通,他們做的X光片、CT實時傳過來以後,我們就幫著完成診斷報告。”該院醫學影像科主任邵艷紅説,這樣不僅能解決基層衛生院診斷人員不足的問題,而且病人交的是基層醫院的收費標準,享受的是上級醫院的診斷水準,少掏錢還少跑路。
五一節前,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共體巴仁哲裏木分院內科收到了患者包鐵龍送來的一面錦旗。“真的十分感謝各位大夫的救命之恩,要不是你們救治及時後果難以想像。”康復後的包鐵龍,在家屬的陪同下來到醫院表達感謝。
事情發生於兩個月前,當天上午因頭部不舒服,他被家人緊急送往巴仁哲裏木分院。經診斷該患者為突發性腦出血生命垂危,必須馬上轉院。
巴仁哲裏木分院緊急將情況報告給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院,接到報告的同時總院迅速啟動緊急轉診流程,為其開闢轉診“綠色通道”。在醫共體的協同下,包鐵龍被迅速轉運至總院卒中中心,經過全力救治,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
從“不信任、不了解”跨越為“十分感謝、願意相信”,這是興安盟科右中旗實施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最亮眼的成績單,是“旗縣+鄉鎮+村”三位一體的基層醫療保障體系結出的碩果。
科右中旗人民醫院醫共體總醫院掛牌成立。
春風如沐,澤被鄉里。在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的加速推進下,這場全民共用優質醫療衛生服務的普惠春風終於吹到了家門口,吹進了老百姓的心坎裏。(文:周丹丹,原標題:春風十里不及“醫”路有你——科右中旗創新“123”診療機制助推醫共體建設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