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教育專家建言林草院校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發佈時間:2024-05-20 14:15:00丨來源: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發揮農業科技驅動、強化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等,是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環節。

林草教育專家們認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必須重視發揮林草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支撐作用。林草院校是林草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匯點,要緊緊圍繞鄉村全面振興和林草富民生態産業發展需求,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援計劃、壯大鄉村人才隊伍作出新貢獻。

提升學科專業競爭力和建設水準

破解鄉村全面振興和生態産業發展“卡脖子”難題,強化人才培育是基礎。專家們認為,要立足源頭培養,提升林草院校學科專業競爭力和建設水準,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浙江農林大學副校長吳家勝建議,聚焦鄉村産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需求的新變化,加快建設一批具有適應性、引領性的新農科專業,加大對鄉村種養殖領域本科技術人才的定向培養力度,擴大免學費涉農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規模。

中國林業教育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田陽認為,要重點建設生物育種、土地科學與技術、生態修複學、智慧農業、食品營養與健康、鄉村治理等亟須緊缺專業,大力實施林草基層一線就業促進引導行動,加強林草重點關鍵亟須領域專業人才定向培養,引導更多林草畢業生到林草基層一線創新創業。

南京林業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周統建提出,聚焦鄉村振興産業優化學科專業體系,推進智慧林業、鄉村規劃等相關新興學科專業發展,同時運用生物、資訊、人工智慧等現代科學技術改造現有涉林學科和專業,整體提升林草院校學科專業競爭力和建設水準。

東北林業大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宋吉紅表示,要注重培養懂農業、愛農村的人才,持續推進鄉村中小學社團建設等品牌項目建設,不斷夯實生態文明教育基礎。

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

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離不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專家們表示,林草高校要精準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現代林草高品質發展需求,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不斷提高林草科技推廣應用水準。

北京林業大學教務處處長徐迎壽認為,要聚焦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核心技術領域,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以戰略性系統改革為根本動力,在生態文明建設領域開闢新領域新賽道、彰顯新動能新優勢。

吳家勝提出,要堅持技術創新與技術推廣“雙輪驅動”,把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新産業融入現代林草業,加大對林草技術推廣的支援力度,把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現代産業組織方式引入現代林草業,促進鄉村産業複合經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學院院長王利兵表示,要加強基層林草科技推廣體系建設,鼓勵專家服務林草生産,推廣科技小院模式,確保好技術讓農民用得上、得實惠,打通林草科技進鄉村“最後一公里”。

遼寧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副院長潘玉昆建議,圍繞林草助力鄉村振興的關鍵領域,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支援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搭建林草科技推廣平臺,加強林草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林草産業與旅遊、康養、文化等産業深度融合。

培訓高素質新生代林農帶頭人

人才隊伍建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專家們建議,圍繞鄉村振興目標,大力培訓高素質新生代林農帶頭人,助力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品質提升。

吳家勝表示,要堅持學科人才與鄉土人才“雙向互動”,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推進一批科技特派員服務鄉村,構建“首席專家團隊+鄉土專家團隊+N個新型經營主體”的鄉村振興人才團隊模式,培育鄉村振興“土專家”、農業知識“田秀才”。

宋吉紅建議,積極開展“支林計劃”“興農計劃”,加強鄉土人才培養,針對鄉村管理幹部、農業技術人員、中小學教師等的能力提升需求,積極開展管理能力提升、黑木耳栽培、中藥材種植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等專題培訓。

田陽認為,要發揮繼續教育的社會服務職能,開發建設生態旅遊與森林康養、林下經濟和特色種養、鄉村研學與自然教育等新業態發展需要的職業技能、科技成果轉化和經營管理培訓課程體系,針對新型農林經營主體帶頭人、退役軍人、返鄉創業林農等重點群體,採取跟蹤培訓、入校系統研修、訂單定向定崗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將培訓資源送達最需要的基層一線。

西南林業大學濕地學院院長宋維峰提出,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需求,加強對鄉村幹部和群眾的培訓教育,提高和普及群眾的科技意識和水準,解決群眾資訊不準、不暢等問題。(文:鐵錚,原標題:全面發揮林草教育科技的支撐作用——林草教育專家建言林草院校助力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