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領”北疆文化風采 “創”共有精神家園

發佈時間:2024-05-14 11:55:00丨來源:嶺上興安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非遺展示、主題購物、演出展覽、旅遊參觀……自2023年10月興安盟重點打造的文旅商業融合新地標——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運營以來,興安人的朋友圈有關文化活動的分享不斷刷屏,馬頭琴演奏、剪紙、奧日雅瑪拉刺繡等非遺文化項目向大家款款走來,讓我們有機會近距離領略非遺的風采。

初夏的一個午後,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迎來了一批小遊客,來自烏蘭浩特市的336名學生在這裡體驗了“一站式”文旅盛宴。在“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文化體驗區,學生們圍著講解員孟瑩,聽她講述上世紀40年代隱蔽戰線先輩們的英雄事跡,重溫崢嶸歲月,感悟革命精神。

作為一位95後講解員,孟瑩平均每天要進行4場講解,2萬多字的講解詞早已爛熟於心。但是對她來説,講解不止于背稿,要讓民族文化活起來,讓非遺傳承真正浸潤到聽眾心中。

“在每一次的講解中,我都力求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傳遞給每一位聽眾,在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陪伴各族群眾和遊客共同體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進文化認同,我覺得這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也十分享受這個過程。”孟瑩自豪地説。

品味非遺魅力,傳承非遺文化。在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展廳裏集中展示的草編、民間刺繡、鐵板浮雕等特色非遺和文創産品,承載著非遺文化古老而優良的傳統,更見證了非遺文化的精彩傳承。

在馬頭琴非遺工坊,各種工藝的馬頭琴被一一排列展示,盟級非遺項目傳承人旺盛正在演奏馬頭琴。悠揚動聽的旋律仿佛讓人置身於廣袤的草原,如癡如醉。

“對於我們馬頭琴製作人來説,每把琴都是有生命的,把手藝發揚光大,讓悠揚的琴聲傳向更遠的地方,是我作為匠人最大的心願。”旺盛告訴記者,從2008年返鄉創業以來,他培養了60余名馬頭琴製作人。

“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給了我們民族傳統技藝集中展示和交流的平臺,讓非遺技藝被更多人看到和了解,為我們非物質文化遺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我作為非遺傳承人,將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個人藝術追求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旺盛堅定地説。

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位於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前街步行街內,緊鄰國家4A級旅遊景區成吉思汗公園,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這裡是興安嶺上生動的“兩創”實踐,把非遺進行市場化創新,是傳統工藝與現代生活的時尚表達,同時把文旅進行創造性整合,使大眾“一站式”領略興安畫卷。

“想不到非遺文化還可以用這樣生動直觀的形式來展現,在這裡我還體驗了紅色文化、農耕文化、草原文化,看到了興安盟的剪紙、銀器製作等特色産品,深刻感受到了興安盟深厚的文化底蘊,領略了什麼叫民族團結一家親。”烏蘭浩特市居民伊旭升説。

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共分為三層,一層以“興安劇場”為主題,設置圓劇場、T型舞臺等場景,定期舉辦非遺技藝展演、服飾走秀、文創集市等活動。二層以“興安興邦”為主題,打造民族刺繡工坊、民樂坊、中華傳統服飾虛擬3D試穿、特色美食加工製作等綜合性展覽展示空間。三層以“大觀興安”為主題,生動還原興安盟六個旗縣市特色建築場景,展示銷售全盟優秀的非遺、文創展品和特色手工藝品等。

自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運營以來,緊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和重要時間節點開展系列活動,盤活用好場館資源,不斷豐富市民遊客的體驗感和參與感,使各族群眾在這裡了解感受大美興安的同時,領略歷久彌新的非遺風采,讓根植在北疆大地的優秀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努力構築各民族共有共用的精神家園。

(文:韓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