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智”取黃沙 向綠而行

發佈時間:2024-04-30 13:25:00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一台新機械行走在黃沙中,車輪駛過,兩排麥草沙障被植入黃沙裏,鋪草、壓草、劃線一氣呵成,連綿不斷的沙丘上,一排排整齊的麥草方格漸次鋪開,形成一張巨大的“金網”,緊緊鎖住了腳下的漫漫黃沙。

“這臺固沙機是我們公司自主研發的,這塊是流動沙地,靠自然恢復很難,用人工建沙障的方式,把沙子擋住,讓草長起來,自然恢復植被。”4月15日,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花燈嘎查防沙治沙現場,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科爾沁沙地治理工程現場負責人謝森林向記者介紹説。

興安盟科右中旗地處科爾沁沙地鎖邊區,是興安盟“黃”“綠”交鋒的主戰場,一面是“虎視眈眈”的科爾沁沙地,一面是一碧萬頃的大興安嶺,興安盟肩負著阻擋科爾沁沙地邊緣區向外擴張的重要責任。多年來,興安盟從手抬肩扛、人工挖坑種樹,到新機械、新品種、新舉措植樹種草,興安盟與黃沙的“硬磕較量”裏,有著艱苦奮鬥、百折不撓的精神,更有著尊重科學、持續創新的實踐。

科學的理念、創新的方法始終貫穿于興安盟防沙治沙征程中。

走進興安盟科右中旗杜爾基鎮雙金嘎查和高力板鎮呼和道卜嘎查共5萬畝的飛播造林區,成片的檸條、羊柴密布在沙丘上,在春風的吹拂下歡快搖曳,煥發出勃勃生機。“過去這裡植被少,風沙大,我們通過飛播造林,讓植被變多了,環境變美了,風沙變小了。”科右中旗林草局造林股股長羅春梅介紹説。

飛播造林只是興安盟通過新舉措遏制黃沙擴散蔓延的一個縮影。在防沙治沙過程中,興安盟在實施“三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森林撫育工程中,積極推行草方格沙障、黃柳沙障、直播生物沙障等工程舉措和飛播固沙技術、流動沙地水衝造林技術等植物性固沙技術,對科爾沁沙地進行重點鎖邊治理,使科爾沁沙地生態狀況有了明顯改善,防沙治沙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8年以來,科右中旗投資3.54億元實施國家重點項目158.43萬畝,其中,“三北”防護林93.23萬畝(人工造林37.1萬畝、封山育林35.5萬畝、飛播造林20.63萬畝),退耕還林21萬畝、造林補貼34.6萬畝、森林撫育9.6萬畝。

要治沙,更要“智”沙。在科右中旗好腰蘇木花燈嘎查西南側的空地上,一台由蒙草集團自主研發的綜合生態指揮車成為防沙治沙的“智慧大腦”。只見技術人員正手拿勘測儀,對總面積1714畝的花燈嘎查治沙項目區進行植物、土壤、水質、氣候等數據實時採集,並通過智慧化系統分析,生成有針對性的生態治理方案。

因地制宜、因地“智”沙,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針對每一個地塊都有著不同的治理標準和治理方案。“針對流動沙地,我們鋪設4米×4米沙障、播撒草籽,再平鋪沙障起到固沙作用;針對退化草原,我們以株距1米、行距6米種植檸條;針對風蝕坑,我們鋪設2米×2米沙障,播撒七八種草籽並種植檸條,最後平鋪沙障,這樣治沙效果好。”謝森林説。

沙子不是洪水猛獸,科學治理方能實現長久之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東北農業大學專家團隊為興安盟治沙“把脈開方”,對四翅濱藜、田菁、菌草、蘆竹、披鹼草、烏丹草等新品種開展試驗,對適宜新品種廣泛推廣,提供了科學治沙的新方案、新模式。與此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科右中旗草業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航太科工慧農科技總體部鄉村振興研究院興安盟分院”相繼落地興安盟,促進了興安盟牧草遺傳育種與栽培利用、草地機械與裝備應用、草地生態保護利用等領域科技水準的提升。

在這個生機盎然的春天裏,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興安盟科右中旗“南三蘇木”治理區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在如火如荼地推進,有了新機械、新舉措、新品種的加持,一排排樹苗迎風挺立,一寸寸新綠鋪展開來,興安盟以“智”取黃沙,沙海變綠洲將不是夢。

(文:李燁琳 韓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