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綠向深去 大漠迎春來——來自烏蘭布和沙漠治理一線的報道

發佈時間:2024-04-03 15:55:19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仲春三月暖,風起黃河邊。

登上烏蘭布和蒙能85萬千瓦光伏+生態治理項目區的瞭望臺,視野所及,一列列光伏板向沙漠腹地綿延,肆虐了數個世紀的風沙,在這裡低下了頭。“以前這裡是一望無際的黃沙,連草都不長,誰會想到現在這裡既能發電,又能栽植梭梭,接种經濟效益顯著的肉蓯蓉,黃沙已經變成‘黃金’了!”磴口縣防沙林林業管護中心副主任何文強説。

烏蘭布和沙漠總面積1552.8萬畝,涉及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烏拉特後旗、杭錦後旗,以及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和烏海市海勃灣區、烏達區。

過去,這頭“紅色公牛”橫衝直撞,啃良田、毀房屋、造風沙。現在,“紅色公牛”正漸漸變得溫順。

巴彥淖爾市境內,烏蘭布和沙漠共有506萬畝。其中,磴口縣426.9萬畝,杭錦後旗67.1萬畝,烏拉特後旗12萬畝。

磴口縣處於烏蘭布和沙漠的東北部和下風口,77.3%的土地被烏蘭布和沙漠佔據。河套平原以磴口縣為源頭,稍有不慎,沙海就會越過磴口向黃河和河套地區侵蝕,磴口順理成章成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戰場。

3月中旬,陣陣春風拂過河套大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衝鋒號角吹起,全市各地的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項目正式拉開帷幕。

在磴口縣160萬千瓦光儲+生態治理項目區,數十台大型推土機正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作業,大片起伏不平的沙丘逐漸變為平整的沙地。項目位於沙金套海蘇木境內,場區面積4.46萬畝,計劃總投資69.73億元。“工程採用‘板上發電、板下固沙、板間種植’模式,實現光伏産業和生態治理有機結合。”內蒙古磴口蒙能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賈靈亞介紹。

春季的烏蘭布和風沙大、氣溫低,新栽樹苗極易遭受沙埋、霜凍等災害。為解決這一難題,磴口縣防沙治沙局自主研發了冷藏苗避風造林技術。

“冷藏苗避風造林主要利用低溫保鮮技術,讓苗木處於休眠狀態,延緩苗木發芽期,等到氣溫高、風沙少、降水增多時再進行栽植。有效延長了造林時間,減少了苗木損失,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何文強向記者介紹。

3月22日,位於杭錦後旗雙廟鎮的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項目區,兩台牽引式沙障鋪設機徐徐前進,機器駛過處,一排排整齊的稻草沙簾快速形成,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

在烏拉特後旗西補隆林場,工人們分工明確,有的栽植樟子松,有的接種肉蓯蓉。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重要內容,陰山北麓生態綜合治理項目正在持續推進。

揮鍬挖坑、扶苗填坑、提桶澆水……連日來,阿拉善高新區、示範區組織幹部職工和居民群眾奮戰在烏蘭布和沙漠植樹造林一線。

阿拉善高新區、示範區位於烏蘭布和沙漠東南緣,沙地面積375.33萬畝,年均降水量169.6毫米,年均蒸發量高達2866.9毫米。

面對脆弱的生態環境和有限的水資源,近年來,阿拉善高新區、示範區按照“保護與建設並重”原則,依託天然林資源保護、“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重點公益林管護等防沙治沙工程,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覆蓋率持續“雙增長”,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減少”,烏蘭布和沙漠西北緣、東南緣阻沙屏障基本形成,生態狀況得到有效改善。

為更好地鞏固“三北”防護林等重大項目成果,阿拉善高新區、示範區構建了以《阿拉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烏蘭布和生態沙産業示範區全面推行林長制實施方案》為主體,若干配套制度為支撐的“1+N”林長制制度體系,將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造林補貼、退化草原修復等項目統籌管理,2019年至今共投資約1.58億元,完成治理面積60余萬畝。

為緩解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入黃的困境,2021年起實施黃河阿拉善盟烏蘭布和段(閻王鼻子)阻沙入河生態修復工程,主要對示範區沿黃長約5.7公里,寬約1—2公里範圍內進行水沙一體化治理,治理面積1.1萬畝。該工程對恢復區域生態功能、提升水土保持和固碳釋氧能力、緩解“地上懸河”造成的防洪防淩壓力起到重要作用。

2022年,內蒙古阿拉善黃河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建設項目實施,主要包括濕地水生植物修復區、濕地陸生植物修復重建區、濕地智慧管理服務區,目前該工程正在有序推進,項目建成後可促進濕地的保護與利用、監測等協調發展,最大限度地構建濕地生態系統及景觀的完整性。

今年,阿拉善高新區、示範區將積極推進西部荒漠綜合治理項目(二期)烏蘭布和沙漠片區建設,建設總面積28萬畝,總投資1.58億元,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綠進沙退”的好勢頭,分類施策,不斷創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綜合效益,持續打造山清水秀、地綠天藍的生態環境。

這些天,在烏海市甘德爾生態治理區南側的海勃灣區甘德爾山二期綜合治理項目區,數臺推土機正在進行場平作業,前不久種下的一排排耐旱植被已在沙地中站穩腳跟,迎風挺立。

據烏海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永東介紹,這片區域遵循適地適草原則,選用根系發達、抗旱及耐鹽鹼的小葉錦雞兒、沙打旺、沙生冰草等鄉土草種修復生態環境,計劃實施面積544.5畝,今年5月底完成項目區全部種植任務。

20年前,甘德爾生態治理區名叫白獨貴灣,是烏蘭布和沙漠越過黃河在甘德爾山腳下形成的近20平方公里的風積流動沙地。每遇大風天氣,呼嘯的狂風席捲著沙塵,整個烏海城區飽嘗風沙之苦。與此同時,滾滾流沙從白獨貴灣越過甘德爾山直入鄂爾多斯高原,對西北、華北的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

2005年秋,烏海市正式啟動對甘德爾山的生態治理。如今,甘德爾山已披綠2.8萬畝。經過半個世紀的不懈治理,烏海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顯減少,林地面積、植被蓋度不斷增加,全市風蝕沙化和水土流失情況得到遏制,有效地減緩了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南移的速度,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

不負好春光,奮進正當時。在烏蘭布和沙漠奮戰的人們,正在用持續接力、久久為功的精神,書寫著大漠迎春來的壯麗篇章。(文:薛來、劉宏章、郝飚、徐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