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融融,萬物復蘇。家住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的許新華,在自家的梭梭林裏走走停停,不時伸手去摸一下梭梭苗,察看去年新種的梭梭苗生長情況……“去年,我家這些梭梭林裏産出的肉蓯蓉,加上收蓯蓉籽等,這一年我收入了30多萬元。”説到這些,許新華的臉上滿是笑容,“沙地裏種出了‘金果果’呢!”
在十幾年前,這種情況難以想像。因為種植週期長、市場需求不穩定、産品檔次低、經濟收益風險大,像許新華一樣的農牧民最開始對種植肉蓯蓉存在顧慮,大家積極性並不高。
地處大漠戈壁的阿拉善盟,其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如肉蓯蓉、黑果枸杞等豐富多樣的沙生植物。“咱們這兒的沙生植物品質高、口碑好,可過去技術創新跟不上,好東西做不出好産品,賣不上好價錢,影響大家的種植積極性。”許新華説。
為此,近年來阿拉善盟以科技創新作為突破口,發佈人才新政50條,制定12項配套措施,從資源開發—高效利用—防沙治沙的全技術體系柔性引進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推動關鍵技術突破和科研成果轉化,先後引導和推動了一批特色生態産業企業與國內外35家研究所和高校開展科研合作,形成了集種植、加工、生産、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鏈,加工轉化率達68%。
“盟裏通過推行‘企業+合作社+農牧戶’模式,讓農牧戶與生産企業實現種銷捆綁、利益共用,通過簽訂長期合同,農牧戶能安心抓好種植,企業可以專注于産品的研發創新,生態産業發展逐步走上正軌。”阿拉善盟尚容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王磊説。
去年底,荒漠肉蓯蓉被納入藥食同源目錄後,企業需求增加,肉蓯蓉銷量、價格也逐漸升高,當地農牧民發展肉蓯蓉産業的熱情更高了,也為許新華今年的種植計劃增添了不少信心。“我今年準備擴大種植規模,明年收入還能更高。”許新華笑道。
目前,阿拉善全盟直接和間接從事生態産業的農牧民達3萬多人,每人平均年收入3萬元至5萬元,部分可達10萬元至30萬元。預計到“十四五”末,全盟生態産業産值將達400億元。
去年12月,阿拉善盟還成立了特色産業發展中心,因地制宜,根據旗域特點佈局特色産業,推動特色産業品牌化發展。如阿拉善右旗的駱駝産業、額濟納旗叫響“胡楊林”生態旅遊品牌,阿拉善高新區聚力發展富民養殖業……如今,發展特色産業已成為阿拉善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動力。
“下一步,阿拉善盟將聚焦特色産業發展,持續聚力用力,強化人才科研支撐,加大資金、政策投入,引導特色産業迭代升級,推動産值規模不斷壯大,讓特色産業成為鄉村全面振興的主導産業,成為農牧民的致富産業。”阿拉善盟委委員、組織部部長雷海説。(記者:張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