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出臺防沙治沙規劃,到2030年84%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發佈時間:2024-03-25 15:32:27丨來源:四川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四川地處長江、黃河上游,因長期以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沙化土地呈現面積大、分佈廣、類型多樣等特徵。據統計,全省現有沙化土地面積67.81萬公頃,防沙治沙成為科學推進國土綠化的難點和短板。

為切實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保護生態和改善民生,省林草局等7個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四川省防沙治沙規劃(2021—2030年)》,明確時間表、任務書,著力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根據《規劃》,四川防沙治沙工作將分兩步走,計劃到2025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務35萬公頃,實現沙區林草植被、生態系統品質“兩提升”,沙化土地面積、沙化程度“兩降低”。到203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含成效提升)任務56.95萬公頃,全省84%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中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輕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蓋度平均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

75個縣(市、區)分區分級防治

具體來看,《規劃》針對我省沙化土地空間分佈特徵,結合沙化危害程度、經濟、社會建設能力等現狀,將全省沙化土地劃分為兩大類型區,並細分出兩大類型亞區及4個防治區。

其中,全省沙化面積最大、治理任務最重的青藏高原高寒沙化土地類型區,包含江河源沙地生態保護修復區一個類型亞區及黃河源沙地生態保護修復區一個防治區,涉及阿壩州松潘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和甘孜州石渠縣等兩個州5個縣,現有沙化土地面積37.6萬公頃,佔全省沙化土地總面積的55.4%。該區域將實施禁牧輪牧休牧,推進退牧還草、退化草原治理,採取圍欄封禁、沙障固沙、灌草結合等措施人工促進高原生態系統修復,提升系統結構完整性和功能穩定性。

沙化面積相對較小的沿海沿江濕潤沙化土地類型區,包含西南高山峽谷沙地綜合治理區一個類型亞區,以及高寒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幹熱乾旱河谷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河灘濕潤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等3個防治區,涉及阿壩、甘孜、攀枝花、雅安、成都、自貢等多個市(州)的70個縣(市、區)。

3個防治區中,高寒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將實行宜灌則灌,宜草則草,灌草結合,並輔以土壤改良、工程固沙、圍欄等配套工程建設,進行綜合治理。修復草原、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保護生物多樣性。

幹熱乾旱河谷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將在目前不具備治理條件的地區進行封沙育林(草)。在具備治理條件的地區,根據幹熱乾旱河谷造林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實行喬、灌、草合理配置,優先考慮灌木、草本進行覆蓋,合理配置喬木,並輔以小型水利水保設施等配套工程建設,進行綜合治理。

河灘濕潤沙化土地綜合治理區沙化面積較小,將加強耕地保護,提高植被固土固沙能力,有條件的地方提倡增施有機肥等土壤改良措施,同時配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適宜地區可結合區域産業佈局,提高沙化土地利用率。

防沙治沙嚴格實行政府負責制

“防沙治沙工作嚴格實行政府負責制。”省林草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實施方面,《規劃》從責任落實、考核制度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建立多部門共同推進防沙治沙的協同工作機制,實現各階段目標。

資金保障方面,《規劃》明確,沙化土地所在地區的市、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防沙治沙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分別列入省級和市縣財政預算,積極爭取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專項資金,以及國土綠化試點示範中央財政資金。此外,各地還應探索和有序推進沙化土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綠色金融産品和服務,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防沙治沙工作。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加強科技支撐,研究攻克防沙治沙重大基礎和應用問題,引進、培育適宜沙區不同類型區生長的抗逆性強的植物良種,突出成果應用轉化,提高科技含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一批防沙治沙科技示範區、示範點。(記者徐浩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