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鑲嵌在內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塊“綠色寶石”,興安盟以天藍、草綠、水凈而著稱。經過多年保護,這裡二分之一是草原,三分之一是森林,形成了發展現代畜牧業得天獨厚的條件。
2022年,農業農村部批准興安盟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這也是我國首個現代畜牧業試驗區。興安盟立即行動,改革創新先行先試,試驗區開局風生水起。
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對於落實黨中央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加快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意義重大。興安盟奮力下活“種業棋”,念好“養殖經”,奏響“産業曲”,為內蒙古、為全國蹚出一條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創新之路。
種業“金鑰匙”激活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走進扎賚特旗巴彥高勒村養殖戶劉宇的家中,“咩咩”聲此起彼伏,劉宇站在圈舍外説:“現在養羊可比以前輕鬆多了。”
2021年,劉宇將飼養多年的本地羊全部換成興安多羔羊,開始了他的高效養羊之路。劉宇為記者算起“養羊賬”:“興安多羔羊生長髮育快,單只母羊13個月可生産2次,每胎平均3隻羔羊,不僅減少基礎母羊的飼養數量,還能緩解牧草消耗的壓力,每只羊凈收益達2000元。”去年他養羊的收入近10萬元。
興安多羔羊的誕生,凝結了科技力量對畜禽良種繁育的強力支撐。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興安多羔羊的“誕生地”,該公司技術總監劉學文介紹,興安盟畜牧業的養殖模式正在由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生産方式由完全放牧向農區規模化、標準化舍飼方向轉變,優良畜種也要適應這種變化進行改良。
自2010年起,劉學文就開始進行本地羊育種科研,為100家多羔羊生態牧場試點提供優良品種、養殖技術和科技培訓,輻射帶動200余戶牧民發展舍飼養殖,推動扎賚特旗肉羊産業從天然放牧向舍飼、半舍飼轉變。
興安盟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以來,大力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通過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育種場等平臺和載體,推進育種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助力種業安全。
2023年,興安盟創建的“內蒙古自治區生物育種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批,這是全國首個生物育種領域技術創新中心。該中心致力於探索生物育種多元化開發機制和成果轉化模式,建設生物育種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和示範基地,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産業化應用。
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農公司)純種牛繁育分公司、內蒙古杜美牧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被評為“國家肉牛核心育種場”“國家羊核心育種場”。中農公司因優良種公牛數量多,已連續兩年榮獲中國肉牛選擇指數CBI前100名佔位頭數第1名。
在中農公司的採精室內,工作人員穿梭在現代儀器之間,提取著西門塔爾、安格斯等優質種公牛精液,準備利用冷凍精授配技術送往黑龍江、吉林等地。公司技術總監尹旭升説:“我們的目標是培育中國自主可控的種牛,為當地黃牛改良貢獻力量。”
種業安全自主,為興安盟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底氣與活力。興安盟全面實施畜禽遺傳改良計劃,提升自主育種能力,開展奶牛、肉牛、肉羊育種,已有國家級核心育種場2家、自治區級核心育種場3家、盟級核心育種場7家,核心種源自給率達到60%以上,烏珠穆沁羊、興安細毛羊、蒙古馬等優勢特色地方品種的選育提高工作也在持續進行,不斷以優良畜牧品種推動畜牧業高品質發展。
科學精細化飼養奏響現代“牧歌”
最近,突泉縣太和村村民劉鳳英發現自家牛病怏怏的,她滿面愁容。“畜牧120”的獸醫張孝元聞訊趕來醫治。“甭著急,你家牛是因為産後虛弱才沒有力氣的。”張孝元給牛喂了些維生素,沒幾天牛就恢復如初,劉鳳英笑逐顏開。
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創建中,興安盟加強基礎設施與服務機構建設,在構建現代化公共服務體系上用力,著力推進科學精細飼養,“畜牧120”就是一個縮影。目前,興安盟全域獸醫社會化服務正在穩步推行,積極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區和動物疫病凈化場建設,為畜牧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清晨,來自東北農業大學2021級的博士生王季紅和同學們走進突泉縣一處合作社的牛圈,開啟了一天的試驗工作。“我們這次一共帶了兩個課題,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反芻動物專用丁酸梭菌在預防犢牛腹瀉和治療中的效果。若試驗成功,可以大大提高犢牛成活率。”王季紅説。
興安盟鼓勵試驗區企業、經營合作組織與農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圍繞生産技術需求開展協同攻關,著力突破制約現代畜牧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問題,完善奶牛、肉牛、肉羊、飼草等優勢特色産業技術支撐體系。
加大教育培訓進而培育職業牧民,也是試驗區創建的重要內容。興安盟的“科技小院”,由農牧業專家教授帶著研究生在農牧業生産一線常駐,“零距離”研究解決農牧業實際問題。今冬,“科技小院”組織專題講座10次、技術培訓6期、實踐指導12次,累計培訓農牧民2000余人次。2023年成立的興安盟鄉村振興學院也通過一場場現場教學,助力農牧民發展好牲畜養殖。
走進興安盟最大的安格斯肉牛養殖繁育基地——內蒙古綠豐泉農牧科技有限公司,180座現代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基地所有的牛都採用全日糧TMR飼養,能保證小牛營養均衡、健康生長。”公司養殖場場長房旭説,基地每年産生8萬立方米牛糞,將部分牛糞還田,用於紫花苜蓿、燕麥和青貯飼料種植,生産出的青貯和紫花苜蓿及燕麥,又為擴大養殖規模提供了飼草保障。
綠豐泉公司的飼養模式,是興安盟促進農牧協同發展的一個縮影。試驗區創建中,當地堅持以養帶種、以種促養,將農業種植作物直接轉化為牲畜飼料,提高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探索農牧結合發展新模式。
從牧戶到牧企,精細化養殖、科學化管理在興安盟大地鋪展開來。2023年,興安盟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到1290萬頭只,同比增長7%。年末奶牛存欄25.3萬頭,同比增長26%;肉蛋奶總産量達到113.4萬噸,同比增長23%,兩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實現“十連穩”。
産業化牽住試驗區創建“牛鼻子”
1月21日,是科右中旗鴻安大廟牛羊交易市場的開市日。一大早,買家們在各個棚圈之間精挑細選肉牛肉羊。“2023年,交易市場實現牛交易量19.3萬頭,交易額達18.4億元。”交易市場總經理趙磊滿意地説。
交易市場不遠處的內蒙古華陽牛業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屠宰加工車間裏,肉牛經屠宰、排酸、分割、速凍、包裝、入庫後,銷往東北三省、廣東等地。“2023年5月投産,總投資2.7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80個。”公司副總經理王治濤對公司充滿信心。
肉牛交易市場從零變為3所,肉牛屠宰企業增至12家,年屠宰加工能力達70萬頭以上,大型肉牛養殖企業發展為12家,建成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69個,牛羊肉直營店50余家……一連串數字,折射出興安盟從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到市場交易、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市場流通全鏈條推進肉牛産業化的喜人成績。
除肉牛産業外,興安盟的肉羊、飼草、奶製品等産業,近年來都快步走上了産業化、規模化、精深化發展之路。在創建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中,興安盟2023年謀劃實施了國家級核心育種場、畜牧業數智化提升試驗基地和自治區奶業“副中心”等重點創建項目30個,完成投資35億元,全面激活産業化發展動能。
走進科右前旗傳統奶製品産業園,奶豆腐的濃郁香氣瀰漫。2023年5月,作為自治區奶業“副中心”建設的重要抓手,科右前旗傳統奶製品産業園揭牌成立,傳統奶製品手工坊、生産企業接連入駐産業園,開啟規範化集中生産。
“入駐産業園免租金兩年,我們製作的奶食品用的都是當地奶源,日用鮮奶量達500公斤,年收益實現20萬元。”塔琳希莫乳製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邰巴根那説。該産業園全力打造“前店後廠”“城市直供”“SC集群”三種發展模式,與16家小作坊構成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供銷銜接、生産規範、組團發展”的産業聯合體。
像科右前旗傳統奶製品産業園一樣,興安盟在優勢産業佈局過程中,不斷加強體制與機制創新,通過建立健全試驗區管理辦法、建設農畜産品加工園區、支援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加強畜産品品牌建設、大力發展農畜産品冷鏈生産和冷鏈物流體系等所有舉措,不斷完善現代畜牧業産業體系、經營體系和利益分配機制。
新年伊始,興安盟又開始謀劃試驗區創建“大動作”。“《關於推動內蒙古高品質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的出臺,為興安盟畜牧業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興安盟農牧局局長李振林説,“我們將堅持改革創新,優化區域佈局,積極推進畜牧業標準化養殖,推動畜牧業集約化發展,加大投入和招商力度,引導産業鏈前伸後延,有信心將興安盟打造成為全國畜牧業現代化‘試驗田’。”(記者:王靖、魏婧宇、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