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設施農業量質雙升 供給更多元

發佈時間:2024-02-05 16:05:00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這裡的蔬菜不僅無土生長,還實現了“水上漂”“空中挂”……

俗話説:魚兒離不開水,莊稼離不開土。可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卻有這樣一家産業園,打破了傳統的種植模式,這裡的蔬菜不僅無土生長,還實現了“水上漂”“空中挂”……

近日,記者走進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高標準設施農業園區1號溫室大棚,猶如步入了蔬菜“森林”,立體化的“無土栽培”種植模式使蔬菜離開土壤,長在了“半空中”,滿滿的科技感讓人大開眼界。

“無土栽培方式更節省空間,而且溫室大棚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四季都可種植蔬菜。一棟溫室大棚每年最多可收穫8茬蔬菜,平均年産量達3.2萬斤。”烏蘭哈達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仲晉浩介紹説,該園區于2023年11月投入使用,有日光溫室棚12棟、冷棚11棟,通過“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對種植作物的各個環節進行精準管理。目前,園區生産的蔬菜已進入本地大型連鎖商超和美團等線上線下平臺銷售,一棟大棚年收益可達30萬元至40萬元。

設施農業是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新藍海”,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近年來,興安盟力促設施農業量質雙升,為鄉村振興注智賦能,繪就設施農業綠色高品質發展新畫卷。

室外冰天雪地,興安盟突泉縣賽銀花漿果智慧農業産業園內卻是一派生機盎然。一株株藍莓枝繁葉茂,開出了鈴鐺般的小白花;一簇簇草莓鬱鬱蔥蔥,顆顆飽滿的果實懸挂半空……在這裡,什麼時候該施肥,什麼時候該澆水,“智慧大腦”會告訴你。

“我們通過在大棚內外佈置監測作物生長的感測器,收集溫度、濕度、光照輻射、土壤酸鹼度等影響植物生長的數據,匯總到數據中心進行分析,從而實現科學管理和精準作業。”時創農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部門經理何勇朝告訴記者,通過智慧種植,不僅保證了藍莓的品質和産量,還縮短了生長週期,要比常規種植的藍莓提早10多天上市。

賽銀花漿果智慧農業産業園由時創農業(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運營,以藍莓、黑莓、草莓、樹莓等高品質莓類水果的生産及休閒採摘、親子互動、遊學體驗等實現農業增效和旅遊産業升級。在“政府+企業+村集體+村民”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下,預計年接待遊客2萬人次,拉動就業150人;園區所在村集體通過租賃方式,可實現年收入115萬元;通過示範引領,帶動農戶發展高附加值的莓類作物種植,預計聯農帶農1000戶以上,實現戶均年增收約2萬元。

2023年,興安盟通過墻體維修、更換鋼架、增加智慧化設備、原地重建等方式,完成設施棚室改造修繕面積2450畝,可週年生産,實現設施農業提檔升級。

眼下,在興安盟突泉縣突泉鎮城郊村王貴臣家的溫室大棚內,濃郁的菇香撲鼻而來,一棒棒菌棒整齊排列,一朵朵肉嘟嘟的平菇模樣喜人。“我家大棚沒有改造前,到了冬天棚內溫度低,就不能再生産平菇了。改造後,冬天也能采收平菇了,收益比往年可增加5萬元左右。”王貴臣喜滋滋地説。

2023年,興安盟扎賚特旗在音德爾鎮長髮村積極打造大櫻桃農光互補現代農業産業園,盤活閒置土地資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該産業園由扎賚特旗華昇農牧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全部採用雙層保溫高架大棚等智慧化新型設施,建立大櫻桃“起壟栽培+寬行密植+高光效樹形+溫控自動化+補光技術+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高、優、省栽培技術模式,實現了園區智慧環控系統精準管理,為綠色農業生産提供了一條新路徑。

隨著大櫻桃農光互補現代農業産業園的建成,長髮村的冬天也因為這些從不“貓冬”的溫室大棚而顯得生機勃勃,附近村民也有了在家門口務工增收的機會。“這個園區都是電腦控制的,我到這兒幹活兒,就是培培土、剪剪枝,一天能掙200多塊錢,挺好的。”長髮村村民王寶義説。

“産業園的建成,為穩步擴大外向型設施農業生産面積提供了生産示範,通過‘農旅融合’‘農光互補’的綜合業態發展模式,助推扎賚特旗農業發展、結構優化調整和鄉村産業振興,為進一步推進農光互補現代農業産業園奠定基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華昇農牧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韓畢力格説。

行走嶺上,興安盟成片的設施農業蔚為壯觀,棚內四季常綠,果蔬飄香。2023年,全盟設施農業佔地面積達3.63萬畝,較上年增加0.33萬畝。有棚室14167棟,其中日光溫室10608棟。蔬菜、瓜類、水果、食用菌的種植比例分別達到75.5%、6.4%、11.8%、6.3%。興安嶺上興安盟,正變身“菜籃子”“果盤子”,成為産業高品質發展,各族群眾增收致富的福地。(文:張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