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張麗輝:集眾智聚眾力,打響北疆文化品牌

發佈時間:2024-02-02 10:15:05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非物質文化遺産處處長張麗輝1月31日接受新華網專訪,以下是訪談實錄。

新華網: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北疆文化的精神內涵?

張麗輝:內蒙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地區,位於我國北部邊疆,是祖國的“北大門”,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熱土”,是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互動融合的舞臺。自治區黨委立足內蒙古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創造性地提出了打造“北疆文化”這一具有內蒙古特質的地域文化品牌。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疆文化是在我國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歷史進程中,內蒙古地區各族人民秉持“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大一統傳統,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守望相助、心手相牽,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共同建設偉大祖國、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愛國、忠誠、奉獻為核心理念,以蒙古馬精神和“三北精神”為精神標識,融紅色文化和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等於一體的地域文化。

新華網:現階段在打響北疆文化品牌方面,有哪些難點?

張麗輝:一是理論研究闡釋還不到位。對“北疆文化”內涵挖掘和闡釋還不夠深入、不夠全面、不夠系統,時代價值和精神譜係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北疆文化如何通過具體的文化資源來體現以及如何通過文化傳承來構建分區、分級、分類的資源體系等問題尚未解決。

二是宣傳推廣力度還顯不足。對北疆文化的宣傳渠道相對單一,以官方宣傳為主,新媒體領域宣傳不足,多渠道、多維度、多組合集中宣傳方面還有欠缺。有深度、有力度、有溫度的大型策劃還不夠多、不夠豐富、不夠深入,宣傳理念和手段的創新力度不夠大。

三是多渠道講好北疆文化故事方面還需進一步提升。圍繞打造品牌、創建IP、凝煉符號等方面統籌規劃不夠,發揮文化旅遊行業優勢,打造彰顯北疆文化特色的文藝作品、展覽演出、特色活動等方面還亟待提升,通過文化展演、考古發掘、非遺傳承闡釋北疆文化發展脈絡方面還有待破題。

新華網:接下來在講好“北疆文化”故事,打響北疆文化品牌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張麗輝:一是整合資源,加強內涵研究闡釋。建議發揮好科研項目帶動作用,通過多渠道、多層次、多角度,引導機關單位、研究機構、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階層民眾發揮才智,科學提煉、歸納總結北疆文化的豐富內涵、基本特徵、時代價值、現實意義,系統梳理紅色文化和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等主要文化類型的基本內涵,切實將北疆文化的內涵特徵研究透徹、闡釋清楚,為更好更深入推進北疆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二是多措並舉,廣泛開展宣傳推廣。建議由具體部門牽頭,建立統一的“北疆文化”品牌傳播推廣應用機制,組建宣傳媒體矩陣,做好前期策劃,統籌調度整合國字號、蒙字號、新字號等新聞媒體資源,多維度、多角度和全方位宣傳北疆文化的基本內涵和文化品牌。將北疆文化融入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打響“舞動北疆”“唱響北疆”“閱讀北疆”等公共文化品牌,推動北疆文化深入人心。

三是發揮優勢,講好“北疆文化”故事。建議發揮各級文化和旅遊部門優勢,聚焦“北疆文化”主題開展藝術創作,打造品牌展會展演,把深具北疆文化內涵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深度、精準融入文化旅遊線路的打造、景區景點建設,讓各族群眾在文旅實踐中感悟北疆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深化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等“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圍繞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考古和歷史研究課題組織攻關,積極推進“河套地區聚落與社會研究”“西遼河文明研究”等重點項目,科學闡釋好紅色文化、草原文化、農耕文化、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發展脈絡等問題,揭示好北疆文化的發展脈絡和核心特質。

(原標題:政協委員張麗輝:集眾智聚眾力,打響北疆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