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流域水鳥及棲息地同步調查成果發佈

發佈時間:2024-02-02 10:03:36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1月31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與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在北京聯合發佈黃河流域水鳥及棲息地調查成果。

此次調查系統記錄到黃河流域水鳥10目21科135種,其中包括13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21種國家二級保護鳥類,以及19種全球受脅物種,如極危的白鶴和青頭潛鴨;確定了黃河流域具有國際重要意義濕地53塊,其中13塊濕地存在保護空缺,亟待開展有效的保護措施。

黃河流域濕地水鳥調查相對滯後,沒有涵蓋整個流域的系統調查監測,針對繁殖期的水鳥調查數據更少。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聯合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內蒙古大學、濟南大學等院校及各地觀鳥會、環保公益組織等單位,組建了36支調查隊伍共285人,在沿黃9省(區)78個調查點開展5次水鳥同步調查。調查區域涉及青海省、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山西省、陜西省、河南省和山東省,調查時間涵蓋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完整的生活史階段。

本次調查為首次在黃河流域層面的水鳥同步調查,調查所制定的水鳥及棲息地調查技術規範和數據管理方法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調查不僅摸清了黃河流域主要保護水鳥種類、種群數量及棲息地現狀,還提出了一系列水鳥及棲息地保護建議。一是建議提升黃河流域珍稀瀕危水鳥及棲息地監測能力,開展旗艦物種專項調查,摸清種群動態變化特徵並開展有針對性的物種保護。二是建議完善黃河流域濕地保護地體系建設,填補黃河流域關鍵水鳥棲息地的保護空缺。三是建議對黃河流域退化水鳥棲息地實施修復工程,並建立和完善黃河流域濕地修復融資機制,提供資金保障。四是建議充分發揮利益相關方參與水鳥及棲息地保護的能動性,提升保護地管理機構、環保公益機構和社會公眾開展水鳥及棲息地監測和保護能力。

黃河流域濕地位於西太平洋、東亞-澳大利西亞、中亞三條候鳥遷飛通道,是眾多珍稀瀕危水鳥的棲息地,也是我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的關鍵區域。2021年,在國家林草局濕地管理司指導下,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保爾森基金會和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聯合發起了“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與優先行動”項目,旨在系統評估黃河流域濕地現狀,確定保護優先區,制定黃河流域濕地保護戰略與優先行動計劃,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品質發展提供決策依據。黃河流域水鳥及其棲息地調查是該項目中的主要任務之一。(文: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