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呼吸天上的風——深切緬懷人民歌唱家德德瑪

發佈時間:2023-12-28 21:11:29丨來源:內蒙古畫報丨作者:阿古拉泰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編者按


一個月前的今天,著名歌唱藝術家德德瑪老師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76歲,她為北疆文化繁榮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愛戴和廣泛讚譽,引來社會各界的深切悼念。著名詩人阿古拉泰撰寫的這篇懷念文章真切感人,表達了人們對德德瑪這位德藝雙馨人民藝術家的緬懷之情。

2023年11月28日是寒冷的。這一天,以歌聲溫暖大地擁抱天空,並以其頑強意志與執著信念感動生活的人民藝術家德德瑪,停止了她一生的歌唱。


德德瑪的猝然離世,牽動了太多人的心。人們悵然若失,放下了手中的一切。痛楚,哀惋,悲傷,茫然。一個人的離去,竟讓一向平穩的日子感到了意外的失重,讓一貫歡愉的生活感到了別樣的孤獨。平臺上,滿滿都是她的歌聲和影像,天南地北同為一個人舉辦線上音樂會,宛如一百個德德瑪在同聲歌唱!人們試圖以這樣的方式,挽留住她的腳步,挽留住她的呼吸,挽留住她動人心扉的歌喉……


人們像失去親人一樣悲泣,像失去部分生命一樣傷痛,像失去精神的氈房一樣感到寒冷而又無助……


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對這位才高行潔藝術家的懷念與敬重。這樣的時刻,令人心存感動又心生敬意,這樣的世界令人牽掛又依戀,這樣的人生舞臺值得駐足、傾心併為之歌唱!


1947年,德德瑪出生在阿拉善額濟納一座灌滿風沙的蒙古包裏。大漠孤煙,預示著這片熱土上將會有夢飛天;長河落日,告訴人們這裡有一片晚霞會比朝陽,更紅,更火。


13歲,德德瑪進入烏蘭牧騎,開始了她一生極不平凡的歌唱。披沙瀝金,絕非一時之功。沉寂,累積,萃取,她以七十年的奮鬥不斷昇華,讓美妙的樂音翻山越嶺奔騰四海,她永不停歇地歌唱著,直至生命最後一個音符……


她被譽為草原夜鶯,卻始終收攏著翅膀。她的舞臺越來越大,卻一直走著沙海一樣浩瀚的漫漫長路。她用最簡潔最笨拙的方法涵養著與生俱來的秉賦天賜,點滴不捨,從而成就了一位超越時代與地域的歌唱家。生命的兩端,她都在蹣跚學步,這是她走路的樣子,也是她學習生活的狀態。藝術的天空下,她一直把自己當作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因而,她的歌聲才如此清純透明,感人至深,深受人民大眾喜愛,天地也為之側耳傾聽!


面對人生,她不斷求索而不是索取;面對藝術,她博採眾長,兼收並蓄;面對生活,她心懷感恩,敝帚自珍,小心翼翼;面對病魔,她緊咬牙關,頑強抗爭,百折不撓;面對生死,她達觀坦然,她説,人要講理,有來就有回,該走就走,只不過轉場前要打掃乾淨,盡力留下多一點好聽的聲音;光榮與苦難於她是孿生姐妹,胼手胝足、相映生輝。她説:“沒有苦就沒有甜,就沒有德德瑪。苦和樂,是我的左手和右手。”


在她藝術如日中天的時候,一株迎風歌唱的胡楊訇然倒下。我們發現,一株倒下的大樹比站立時更加高大。倒下,並非躺平,是側臥,是匍匐,是蓄力,是整裝待發。胡楊的年輪多像是唱片啊,一圈繞著一圈,刻錄著一年又一年的風聲、雨聲和心聲。


啊,胡楊,一千年不老,一千年不倒,一萬年不朽!


想像她康復鍛鍊時用笨拙的手指撿拾豆子的樣子。頑皮的豆子不聽話,一次次在她的指尖滑落,狡猾得很。豆大的汗珠一顆顆滑落下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德德瑪終於站立起來了,再一次走到了舞臺的中央,回到了她須臾不可離捨得廣大農牧民之中,開始了她起死回生脫胎換骨的歌唱。此時,她不僅是一位藝術家,是巾幗,是戰士。你看,她靈巧的左手從略顯僵硬的右手猛地撥出話筒,多像那勇士的戰刀出鞘,無畏地衝向沙場!


我們也學著德老師的樣子,一粒粒,撿拾她藝術人生播撒的豆子。那一粒粒閃光的記憶,將給我們帶來啟迪、警醒、智慧和勇氣,催生一代又一代有出息的種子,萌芽,破土,長高,成為參天大樹!


德德瑪的歌聲一直被簇擁在鮮花和掌聲之中。而在這鮮花與掌聲的背後,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風雨、跋涉、荊棘,甚至隱痛……我們追尋她的足跡,感嘆她的成功,還需思考:時代賦予了我們什麼?我們反哺給了人民什麼?今後,腳下的路又應該怎樣去走?


不是所有的大漠都能長出胡楊,不是所有的牧場都遍地綠茵,不是所有的夕陽唱晚都註定大器晚成,不是所有的歌喉都能留下感人至深經久不息的回音……


德德瑪以其一生的奉獻,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動人的歌聲。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每一首歌曲都有獨到的抒情表達,而每一個音符都是她一滴滴汗水與心血的結晶……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她時刻準備著聽從母親的聲音召喚;她沒做過一天領導,擔當、責任、使命卻時刻銘記於心;豆蔻之年她便登上舞臺,但初心不忘總魂牽夢繞一直牽係著養育了她的土地、沙海、戈壁與人民;她幾乎沒有學歷,為了藝術的幼苗不被埋沒,她毅然拖著病軀辦起了學校;她早已功成名就,本可含飴弄孫坐享其成,卻一步步緊隨時代,從一座峰巒登上另一座峰巒!


德高望重、德藝雙馨、德厚流光,當之無愧。


德德瑪心懷大愛,國有大事,民有疾苦,她都會眼熱心動,總是第一時間站起來表達她的愛心;德德瑪志存高遠,起步雖早,原點卻算不得高,但她滴水成河鐵杵磨針,以其不屈不撓的奮爭走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人生之路;德德瑪不拒細流,海綿一樣吸納,駱駝一樣蓄水,哪怕是她的晚輩,只要優秀她都以“老師”相稱相敬真誠求教;德德瑪從不認輸,生命吻之以痛,她卻報之以歌。一次次倒下,一次次站起,拼搏,是她生命裏一成不變重要的詞根!


她一直眷戀著腳下的土地,哪怕蹣跚行走,哪怕崎嶇泥濘,也要擦出不一樣的樂音……


德德瑪藝術學院成立,千里之外錫林郭勒幾位樸實的牧人趕著羊前來賀喜。德老師一定請牧民們登上主席臺,並帶上羊。在臺上,幸福的女牧民跼踀地紅著臉一言不發,只是笑,羊們也跟著不好意思起來。這是我所見到的草原羊,最為高光的時刻。


新冠疫情緊張之際正值料峭春寒,德老師連夜趕錄抗疫歌曲《雪白的天鵝》。小區保安嚴防死守,不肯放行,並伴著冷言冷語。德老師輕聲説,各有各的責任,大局要緊,要相互體諒。保安一聽是德老師的聲音,立刻放行。她總是這樣低調,從不用高音解決問題。


首屆內蒙古音樂節在錫林浩特舉行,天逢大雨準備推遲。聽聞德德瑪演出才從幾百里遠途而來的牧民們無奈地調轉了馬頭。德老師立刻向領導反映並表示,不能讓牧民失望,雨再大也不能傷了牧民的心,我先唱。廣播一響,車燈、馬燈、手電筒,所有的光柱一齊轉向,極為壯觀。在雨中,德德瑪老師手撐紅雨傘連唱三首,青年歌手們緊隨其後,這一個雨夜,上演了一場舉世無雙的天地同音……


德德瑪,大地的女兒,人民藝術家,草原的呼吸,百姓怎能忘記你!


如果把人生比作賽場,德德瑪的上半場是預賽,下半場才是決賽;如果人生也有四季,那德德瑪的春天綠草如茵,秋光裏則是遍野金黃;如果把人生比作舞臺,德德瑪的上半場皆為序曲,下半場才開始她的華彩樂章……


所謂黃金時節,所謂華彩樂章,絕非一揮而就,絕非水到渠成。是品格道德的累積,是毅力意志淬煉而成,包括淒風苦雨,包括難以名狀的病痛,包括這煙火人間裏的黃沙瀰漫迷霧寒潮……


苦難令理想生輝。大病初愈,德德瑪的歌唱仿佛獲得某種加持,她的歌聲更加醇厚、更加飽滿、更加從容、更有磁性,更具魅力,更加感人。一根拐杖,讓生命多了一個支點,她像探礦一樣叩問著人生;輪椅,一圈圈轉動著,像細密的黑膠唱片,灌滿歲月的風寒,也刻錄下一個時代不可多得的妙音……


我們為失去這樣一位曠世絕塵的歌唱家感到難過,更為曾經擁有這樣一位感天動地的歌者感到自豪,並將長久地獲得安慰。她是中華樂壇劃時代的驕傲,她是北疆文化一張金質的名牌,她是母親故鄉永遠值得自豪的女兒,她是億萬歌迷心目中的女神!


“天上沒有不散的雲彩,地上沒有不朽的年華,歲月不會天長地久,我們要珍惜美好時光……”


德德瑪的歌聲灑滿了北疆大地,像生生不息的牧草,深深紮根在人民的心中。德德瑪,你就是一棵時代風雨中的青草,根深葉茂,年年都綠,生生不息。


青草在大雪中萌動,呼吸著天上的風!

(文:阿古拉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