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忙碌的接羔和抓絨季剛剛結束,一年一度的羊絨收儲又在內蒙古草原上開始了。5月26日,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優質羊絨收儲啟動儀式和第七屆阿爾巴斯絨山羊種羊評比拍賣活動上,不僅有6隻特級種羊拍出68.6萬元的高價,而且旗政府宣佈在往年優質優價收購的基礎上,出臺對細度在14.5微米以內的羊絨每公斤再補貼500元,好政策給當地牧民帶來新實惠。
山羊絨因纖維細長、手感柔軟、拉力大、光澤好,成為高檔、珍貴的紡織原料,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畜産品。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羊絨生産國,羊絨産量佔世界1/2以上,貿易量佔全世界的70%。“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內蒙。”內蒙古山羊絨總産量佔全國40%,羊絨製品佔全國市場60%以上。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絨山羊飼養量1512.1萬隻,羊絨産量6000噸,加工量7577.7萬噸,羊絨産業全産業鏈産值近150億元。
羊絨産業成為內蒙古繼肉牛、肉羊之後又一優勢畜牧産業,內蒙古在獲得“中國乳都”“中國羊都”稱號之後,去年又獲“中國絨都”殊榮。“如今,我們正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部署,把推進羊絨産業發展作為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産品生産基地的重要內容,按照擴大數量、提高品質、增加産量,保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羊絨全産業鏈高品質發展,全力打造世界‘絨都’。”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楊進説。
政策引領 精做前端 優化産業鏈條
每年的四五月,絨山羊脫絨之際是牧民給羊抓絨的最好時機,也是鄂托克旗牧民最忙碌的季節。
“細羊絨價格高,羊絨企業搶著收購。賣羊絨的收入能覆蓋養殖成本,出售羔羊、羊肉是純利潤。”鄂托克旗烏仁都西嘎查牧民蘇雅拉圖家裏養了700隻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去年抓了900多斤絨,其中100多斤細羊絨按照“優質優價”收購,比普通羊絨多收入7萬多元。
阿爾巴斯絨山羊品種久遠,其羊絨平均細度在14.5微米左右,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2006年,阿爾巴斯絨山羊被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一級保護品種,並被登記為地理標誌農産品。2014年,該羊絨作為APEC峰會國禮羊絨披肩、羊絨圍巾的原材料名揚世界。
但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阿爾巴斯絨山羊養殖效益低,如今阿爾巴斯山羊絨成為農牧民的“搖錢樹”,是什麼原因促成了這樣的“反轉”?
“那個時候阿爾巴斯山羊絨優質不優價,後來又遭遇‘羊絨大戰’,農牧民開始引進其他品種與阿爾巴斯絨山羊雜交提高産絨量。量是上來了,但質降了,羊絨細度一度突破十七八微米。”都西山細絨羊合作社理事長莫日根巴雅爾坦言,如果不是好政策的引導,這種惡性迴圈會“毀”了這個珍稀地方優良畜種。
莫日根巴雅爾説的好政策,是鄂爾多斯市政府從2006年以來陸續出臺實施的絨山羊優勢特色産業集群建設、阿爾巴斯絨山羊地理標誌保護工程、種質資源保護工程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不僅如此,鄂爾多斯市還專門劃定鄂托克旗的烏仁都西嘎查、巴音溫都爾嘎查為白絨山羊核心保護區,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保護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核心群的組建和實用技術的推廣示範等,同時以種養企業為依託,加強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相當長一段時間,牧民願意引進産絨量高的其他品種進行雜交,導致優質絨山羊保種壓力較大。”內蒙古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胡有林非常認可鄂爾多斯市的經驗和做法。自治區早在2009年和2013年就分別出臺《關於扶持羊絨産業發展的實施方案》和《關於振興羊絨産業發展的意見》,從政策層面扶持羊絨産業健康發展。同時,從長遠發展戰略出發,還實行了“退牧還林還草”等工程,引導牧民轉變絨山羊生産和飼養方式,穩定內蒙古羊絨生産。目前,自治區擁有內蒙古絨山羊、罕山白絨山羊、烏珠穆沁白山羊3個優質絨山羊品種。建成國家級保護區1個、自治區級畜禽遺傳資源庫1個,建設種羊場30多家,年可提供優質種羊8萬多只。
在多項政策的支援引導下,2022年舉辦的“賽羊”大會上,莫日根巴雅爾家的“羊選手”憑藉細度、凈絨率、産絨量等優質指標獲得了育成母羊組一等獎。“現在農牧民飼養優質阿白絨山羊的積極性特別高,而且主動淘汰絨細度在15.8微米以上的山羊,就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優質種群。”莫日根巴雅爾説。
“鄂爾多斯已成為絨山羊存欄與絨産量全國第一大地級市、全球最大的優質羊絨主産區和羊絨製品生産加工基地。”鄂爾多斯市農牧局局長喬建江表示,目前全市建成絨纖維細度在14.5微米以下的超細核心群50群、絨纖維細度在15.5微米以下的細型核心群50群,累計完善和新建絨山羊人工授精配種站720處,全市絨山羊良種率達98%以上,絨山羊存欄穩定在650萬隻左右、年産原絨3000噸以上。
“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和標準化養殖是羊絨産業的前端,優質種質資源與綠色生態草原相結合,才能養育出優良的絨山羊。”內蒙古農牧廳廳長郭佔江表示,下一步內蒙古將精做羊絨産業的前端,劃定保護區,制定保護區管理辦法,加強本品種選育、增量、提質;建立優質養殖戶名單,牧企對接,調動農牧民養殖細絨型絨山羊積極性,讓更多養殖戶從中受益。
保優勢尋突破 産學研用齊發力
“16.2萬元,成交!”在第七屆阿爾巴斯絨山羊種羊評比拍賣會上,來自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公司的1號阿爾巴斯成年公羊,以産絨量1200克、絨細度13.14微米的優良性狀,經過多輪角逐拍出高價。
“上屆種羊大賽就是億維公司獲得一等獎。”拍到1號種羊的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敖倫其日嘎的養羊大戶孟克道爾吉很興奮,他要用這只遺傳穩定性好、羊絨細的種羊改良自家的200多只羊,政府還給補貼,他認為非常划算。
國內羊絨産業經歷30多年快速發展,很長一段時間絨山羊養殖者片面追求羊絨的單産,忽視了保種、羊絨細度及羊絨品質的控制,幾乎失去了羊絨以細為貴的品質和價格優勢。
將純種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保護起來的同時,億維公司很早就開始與中國農業大學開展科研合作。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微從2012年開始就帶領團隊在億維公司建立實驗基地,開始向絨山羊的羊絨最佳細度攻關。
張微團隊2019年在世界範圍內研究利用褪黑素促進山羊絨生産而取得的一項重要突破性成果。2020年以來,她們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繼續深入研究。今年4月,終於在羊絨生長機理與品質調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並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研究論文。張微認為,持續對羊絨細度的研究很有價值,內蒙古也抓住了羊絨發展的關鍵問題。
“羊場存欄的近萬隻純種阿爾巴斯絨山羊全部實現大數據管理,平均産絨量由過去的不足300克提升到750克。”億維公司負責人賀東説,經過多年的保種和持續選育,公司每年的供種能力達到6000隻,保持羊絨細度在14.5微米左右。累計向全國15省(區)和100多個旗、縣銷售種羊近15萬隻。
鄂托克旗連續7屆主辦良種羊評比大賽,不僅調動了農牧民的積極性,還吸引了鄂爾多斯集團、鄂爾多斯市農投公司、億維等多家企業助力參與。每年大賽期間,羊絨加工企業都會給絨山羊保種牧民發放獎勵和細絨補貼資金。
“到2025年,我市優質絨山羊存欄可達700萬隻以上,年産優質羊絨3500噸,年交易羊絨1.3萬噸以上。”鄂爾多斯市副市長額登畢力格表示,市政府出臺的構築世界級羊絨産業的行動方案,目標是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阿爾巴斯絨山羊養殖基地,打造規模最大、技術體系最完善、品牌競爭力最強的“世界絨都”,全産業鏈超過250億元。
目前,全自治區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羊絨加工企業有103家,輻射帶動農牧戶15.34萬人。“現在全區羊絨産業的生産、加工、銷售還存在短板和不足,急需擴大規模、提升改造,打造品牌。”郭佔江坦言,下一步自治區將重點支援企業進行設備升級改造,打造親民品牌,改變原絨低價和貼牌外銷等局面,減少産業價值外流;在區內東西部各培育一個羊絨産業頭部企業,並依託産業集群項目打造區域公用品牌和産品品牌,真正發揮“軟黃金”的“硬實力”。
三産融合補短板 打造千億元級産業鏈
今年初,國內剛剛恢複國際航班通航,鄂爾多斯集團就迎來一批法國客商。這家法國公司跟鄂爾多斯集團有著35年的貿易合作,每年有40萬件的羊絨産品訂單。整個新冠疫情全球暴發的幾年時間裏,兩家企業還保持著密切的線上溝通和貿易。這次國際航班恢復,法國客商技術總監帶著團隊第一時間到府,要加大跟鄂爾多斯集團的合作,開發新産品新工藝。
從當年以補償貿易方式建成的羊絨衫廠起步,到發展成為國內羊絨産業龍頭企業,鄂爾多斯集團打破了羊絨國際市場的格局,改變了過去中國羊絨國際市場不值一盒火柴錢的尷尬。“我們已經建立了獲得國際認證的國家級羊絨製品工程技術實驗室。”鄂爾多斯集團技術負責人高麗忠介紹,公司對無毛絨檢測包括長度、細度、無雜等13項指標,超過了國際檢測的標準要求。實驗室累計完成研發項目220多項,完成科技成果150多個,獲得國家專利授權135項,制定國際標準2項、國家標準14項。“下一步創新發展的方向是響應國家的號召,研發羊絨與低碳材料的融合,實現羊絨産品低碳可持續發展。”
去年國慶節前夕,鄂爾多斯集團圍繞羊絨可持續發展和科技創新戰略,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羊絨企業、科研院校、檢測機構、行業協會和社會團體參與,牽頭髮起成立羊絨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匯集了産業鏈各環節優質企業,是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用相結合的一種技術創新組織形態,既可以有效整合技術創新資源,又能促進山羊絨行業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
“內蒙古是我國羊絨主要産區,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仍存在傳統販子收購、缺乏統一檢測標準、沒有統一分級定價標準、品牌大而不強的問題。”胡有林認為,特別是近20年來,山羊絨價格大起大落之中,“價漲損工、價跌傷農”的現象時有發生。
“為了加快內蒙古羊絨産業的高品質發展,不讓‘軟黃金’賣成國際市場白菜價,自治區就羊絨産業發展成立了專班,把羊絨産業納入重點産業鏈扶持,由省領導擔任産業鏈鏈長,不定期召開調度會,不斷優化完善産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郭佔江説,“新時代,如何重塑羊絨産業是個需要深度思考的問題,自治區有全盤的謀劃。”
“內蒙古羊絨産業立足産地和加工的傳統優勢,不能再以産量最大化為唯一目標。”郭佔江強調,要適度控制産量提高品質,穩定絨山羊存欄數量,大力發展規範化、産業化、科學化養殖,提高山羊絨品質和繁殖率和個體産絨量。不僅可以從源頭穩定羊絨價格,還可以加快出欄,既減輕草場壓力,又恢復草原生態平衡,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實踐。
下一步,自治區謀劃將在西部區建設集生態養殖基地、羊絨加工製作、高端羊絨製品展示展銷、羊絨文化展示、旅遊觀光于一體的特色羊絨小鎮,打造全國知名的“羊絨臻品”採購地。同時積極籌建國家市場監管創新中心,集聚産業鏈上下游多方力量,形成覆蓋草原生態、家畜養殖、絨毛加工、市場監管的全産業鏈。
“羊絨屬於稀缺性資源,只有精工細作打出品牌,才能獲取較大的利潤。”郭佔江表示,政府提供外推力強鏈、提鏈、補鏈,引導産業走集群化、集約化、一體化發展,企業和養殖戶要處理好短期和長遠利益的關係,採用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新材料、新裝備、佔領行業制高點,從而提高品牌的含金量,真正把“軟黃金”的價值在羊絨製品中體現出來,才能為打造千億級“世界絨都”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