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約|敕勒川草原煥新顏 生態“數智”變富民“藥方”

發佈時間:2023-07-18 16:25:0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中國網7月12日訊(記者劉楨珂) 盛夏,雨霧濛濛的敕勒川草原,花香、草香撲面而來,翻滾著的綠色波浪和各色特色花朵勾繪出一幅壯麗的草原圖景。

敕勒川草原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據史料記載,過去這裡曾分佈著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但由於歷史原因和條件所限,加之無序開發利用,導致森林植被消減,水土流失嚴重,這片近3萬畝的天然草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變成了一片荒石灘。

“春天的時候一刮大風就揚起沙塵,天連地、地連天,啥也看不見。”當地的牧民向記者講述這裡曾經的景象。

7月12日,雨後的敕勒川草原,雨霧濛濛,翻滾著的綠色波浪與白色蒙古包相互映襯(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為了恢復大青山的自然生態,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實施陰山山脈大青山南坡綜合治理工程,修復敕勒川草原是其中一個重要內容。作為當地一家生態型科技企業,蒙草生態發揮“特色種源體系+數字技術”的優勢,通過蒐集土壤、氣候等生態數據為敕勒川草原做“體檢”,並根據“體檢指標”制定出“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精選出適合的植物品種。採取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了當地的植被群落。

經過多年維護,敕勒川草原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從曾經千瘡百孔的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前坡,改造成水草豐茂的草原,逐漸恢復了“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美景。

如今,這裡不僅有草原,還有花海。“當你漫步這片草原,會被許多花兒迷住。很多是內蒙古草原上的自有品種,藍色的串串是馬鞭草、紅色的鮮花是山丹丹花……”蒙草生態研究院工作人員對記者説,“大自然賜給內蒙古的珍貴植物物種,一花一草都有語言,它想告訴我們的都可以數據化,我們要做的就是讀懂自然的語言,掌握規律、找到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讓草原更‘健康’的持續生長。”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加大生態保護力度,率先實施數字化生態修復技術,不僅讓敕勒川煥發了新顏。同時,周邊村民依託修復後的草原,大規模、科學發展設施農業、搞採摘經濟、打造旅遊品牌發展休閒農業,據記者了解,2021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遊景觀帶全年接待遊客558萬人次,實現收入20.5億元,農民收入穩步提高,吃上了旅遊飯,踏上了“生態美、百姓富”的康莊大道。

資料圖:曾經《敕勒歌》中“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天然牧場,由於歷史原因和條件所限,加之無序開發利用,導致森林植被消減,水土流失嚴重,這片近3萬畝的天然草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變成了一片荒石灘(攝于2012年,蒙草生態供圖)

7月12日,儲存在蒙草種業中心的呼和浩特市土壤樣本(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蒙草種業中心儲存的呼和浩特市土壤樣本(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蒙草種業中心裏用於多樣性修復的各類植物種子(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蒙草種業中心蒙古冰草種植試驗展示(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蒙草種業中心的“特色種源體系+數字技術”展示區域(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敕勒川草原優美的自然風光(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敕勒川草原開工群在悠閒散步(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

7月12日,為了充分保護野生動植物,如今的敕勒川草原上專為遊人建起懸空步道和專用自行車道。假日,呼和浩特市民會來這裡遊覽、休憩(攝影:中國網記者劉楨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