縛黃沙 望青綠——寧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

發佈時間:2023-07-03 15:37:31丨來源:寧夏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寧夏在書寫“綠色奇跡”的過程中,打磨出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治沙經驗。

將衛星地圖放大至一定比例,可以清楚地看到毛烏素沙地、騰格裏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分別從東、西、北三個方位,緊緊抵住了寧夏的大部分輪廓——在寧夏6.6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總面積內,沙化土地佔到19.31%,涉及16個縣(市、區)的181個鄉鎮。

作為我國荒漠化和沙化較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寧夏還有一個“身份”:全國唯一的省級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多年來,寧夏依託“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等國家重點生態林業工程,以鹽池縣、沙坡頭區、靈武市全國防沙治沙示範區為重點,持之以恒地推進防沙治沙工作。

一代代治沙人,以年為單位,與“沙龍”在時空中進退斡旋。幾十年的前仆後繼中,人與沙逐漸建立起一種全新的關係——和諧。寧夏也在書寫“綠色奇跡”的過程中,打磨出了“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治沙經驗。

位於中衛市城西的寧夏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無數個1米見方的麥草方格起伏延展,化作一張縱橫交錯的巨網,連帶方格內生機盎然的灌木草本,為沙丘披上了星星點點的綠衣。

被譽為“治沙魔方”的麥草方格,確保讓流沙固步不前,是中國最早向世界輸出的治沙方案。低廉、便捷、環保的麥草方格,仍然是寧夏治沙最牢靠的“基底”。在多年沙化土地治理實踐中,寧夏摸索出“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固沙防火帶、灌溉造林帶、草障植樹帶、前沿阻沙帶、封沙育草帶的“帶帶相護”,加上麥草方格打底,一道道綠色屏障由此而生,阻隔沙漠侵襲的同時,護佑貫穿當地的包蘭鐵路暢行無阻近七十載。

“十三五”期間,寧夏防沙治沙目標任務為450萬畝,實際完成660.6萬畝。其中完成營造林325.8萬畝,水土流失治理289.8萬畝,退牧還草治理45萬畝。

原本5至10年才能天然形成的土壤結皮,在中國科學院沙坡頭沙漠研究試驗站研發的生物工程技術推動下,結皮時間縮短到了1年。當人工揹運麥草扎設草方格,升級為刷狀網繩式草方格沙障後,草方格防沙施工效率提高60%以上,治理成本卻比傳統草方格降低了10%不止。

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監測結果顯示,寧夏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與第五次監測結果相比,全區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分別減少了15.39萬公頃和12.14萬公頃。

“數據顯示,寧夏荒漠化和沙化狀況明顯好轉,呈現出整體遏制、持續縮減的良好態勢。”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相關負責人説。

植被與沙漠的角力一直在繼續,治沙從無捷徑可言。防沙治沙的“治本”之道,在無數次嘗試後,回歸到了預防的本源。

2003年,寧夏率先在全國以省域為單位全面實行禁牧封育。隨著林草回歸自然,全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顯著增加,土地沙化趨勢也有了明顯遏制。截至2022年年底,全區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73%,草原沙化面積由1376.5萬畝減少到871.36萬畝。

牛羊入圈飼養只是復綠的起始,如何進行種草改良和還林還草,才是草原更為漫長的“傷癒”過程。多年來,寧夏先後出臺《寧夏回族自治區防沙治沙條例》《寧夏回族自治區禁牧封育條例》《關於進一步加強禁牧封育工作的通知》等多項法規和制度規定,以硬措施和硬辦法進一步鞏固禁牧封育成果。

檸條、沙柳、花棒、樟子松……手機裏“螞蟻森林”的常見樹種,紛紛在鹽池縣的寧夏哈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落地成真”。沙、水、林、草等自然元素的交融相映,印證著當地生態環境的逐年向好。

通過實施草原生態修復工程、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完善草原承包經營等方式,曾經的草原退化被有效遏制且改善,寧夏不僅借此提高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和優質牧草比例,釋放出更多草原生産力,同時草原生物多樣性也有了明顯提升。僅2021年到2022年,全區完成草原生態修復44.07萬畝,有害生物防治202.8萬畝,綠色防治比例達100%。

“十四五”期間,借助百萬畝退化草原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寧夏將確保年完成生態修復20萬畝的目標。同時開展的還有種草改良任務落地上圖,致力讓草原生態修復在管理上更加精細化、精準化。

而今,銀川市興慶區月牙湖鄉,再不見10年前黃沙漫漫的荒涼。光伏産業與經濟林種植的結合蹚出“一地多用、農光互補”的新型特色産業發展路徑;果蔬大棚鱗次櫛比,每逢採摘季便吸引遊客紛至遝來……

為推進防沙治沙可持續發展,寧夏出臺《關於大力發展沙産業推進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建設的意見》,激發社會各界治沙造林、興辦沙産業的積極性。

寧夏黃河東岸防沙治沙項目的實施,除了營造63萬畝綠色屏障阻擋毛烏素沙地向西侵蝕外,還憑藉在毛烏素沙地探索出的“六位一體”防沙治沙模式,以治沙促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在沙區邊緣拓展的若干個生存空間裏,多种經營模式齊頭並進,讓果樹、育苗、溫棚、養殖、光伏、沙漠旅遊等沙産業煥發生機之餘,也帶動周邊群眾“造血式”發展,反哺治沙。

不論是落實防沙治沙造林補助和治沙貸款貼息政策,還是深化“山林權”改革,鼓勵各類社會主體以各種形式參與林木、林地使用權的合理有序流轉、多主體參與的防沙治沙局面已初步形成,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也受到更好的保護。

人與沙的博弈從未止歇,寧夏治沙的故事也仍在繼續。(文:張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