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濕地守望者 與鶴共舞十六載

發佈時間:2023-06-12 10:12:20丨來源:四川新聞網 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皚皚雪山邊,莽莽青草間,在地闊天長充滿野性的曠野上,各類野生動植物頑強地延續著自己的種群,“索郎奪爾基們”則是在延續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


以成都為起點,沿著213國道,一路穿過宛如被巨斧劈開的嶙峋山脈,便來到了有“中國黑頸鶴之鄉”美譽的若爾蓋。


五月的風從草甸吹來,捎來浮藻獨有的潮濕氣息。索郎奪爾基用望遠鏡遙遙觀察著遠處沼澤內的黑頸鶴,並不時記錄它的孵化情況。這是索郎奪爾基在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同黑頸鶴打交道的第16年。

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高寒泥炭沼澤生態系統和黑頸鶴等珍稀物種為主要保護對象。近年來,若爾蓋持續實行禁牧、輪牧等一系列生態保護治理措施,把高原濕地打造成了候鳥理想的越冬地和停歇地。

生生不息:幼鶴破殼為孟夏高原帶來新的生機

“你們來得巧,我們保護區今年第一枚黑頸鶴卵今天剛破殼。”5月19日,索郎奪爾基帶領記者驅車前往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介紹,這枚卵在4月18日被生態管護人員監測到,是若爾蓋今年發現的首枚黑頸鶴卵,“從出生到破殼剛好經歷了32天,符合黑頸鶴孵卵期為30天左右的自然規律。”

車輛行駛在平坦蜿蜒的公路上,兩旁是無垠的綠草和成群的牛羊,原野處處生機盎然。不多時,記者一行人抵達若爾蓋花湖區域的沼澤地附近,這裡天地潔凈,雪山肅穆,在這裡,記者見到了剛剛破殼的黑頸鶴卵,幼鶴雖還未出殼,但點啄之賣力,已充分顯示出其頑強的生命力。“今年黑頸鶴産卵期算比較早的”,索郎奪爾基指著鶴卵介紹,“根據我們保護區同期監測結果來看,屬近五年來最早進入産卵期。”

並且,為了更好地給公眾們科普黑頸鶴知識,若爾蓋當地還為這只鳥寶寶開展了徵名活動,中選的參選人今年可免費遊玩若爾蓋區域內所有景區。索郎奪爾基説:“參與的人很多,取的花寶、黑寶、蓋蓋、若若……什麼都有。”

第二天,這只頭天賣力啄殼的小傢夥順利破殼而出,黑頸鶴夫婦的兩口之家瞬間變成三口之家。剛出生的小鶴寶寶很像一隻大號的鴨子寶寶,因為出生日恰好是5月20日,應了諧音“我愛你”,所以這只毛茸茸的小傢夥一齣生就在當天的網路上賺足了眼球,被很多網友花式誇讚“萌到融化”。

而高原的初夏,也因這只黑頸鶴寶寶的出生,而更加生機勃勃。

人生抉擇:半路出家為濕地在野外跑了十六年

濕地泥濘,索郎奪爾基卻走得又快又利落,不僅如此,他還對這片區域裏哪有泥炭、哪有沼澤如數家珍,完全就是這方面的專家。

但其實,他並非科班出身,而是“半路出家”。

2007年,索郎奪爾基從人民教師轉行成為若爾蓋濕地管理局的“新人”。“一開始,我連黑頸鶴都不認識。”索郎奪爾基回憶,當時一位前輩告訴他,説不懂沒關係,只要天天去野外看一看,走個四五年,就知道保護區是幹什麼的了。

“後來我不懂就問,慢慢認識的就多了。出野外時間最多的一年,有180多天。”索郎奪爾基説,他來到保護區認識的第一種水鳥就是黑頸鶴,但他坦言,即使已工作十六年,也依舊還在學習中。他隨手拈起草地上的一朵如星子般柔小的黃花,舉例道:“濕地變化萬千,每個季節開的花都不一樣,比如這種花,這月還在,下月説不定就不在了,有關若爾蓋濕地,我們需要了解的還太多。就像很多人都覺得冬天這裡最為蒼涼,其實不是。”索郎奪爾基認真地解釋道:“若爾蓋冬天還有一個代表性的動物,叫大天鵝。每年黑頸鶴走的時候,大天鵝就回來越冬了,相當於它們交叉在此繁衍生息,所以冬天的若爾蓋不僅不寂寞,還很有生機。”

2015年,索郎奪爾基有了一個看似更好的工作機會——到環境綜合整治辦當主任,但他被調走後僅幹了10個月就又堅持要回去。別人都覺得他很犟,但他説:“我不喜歡坐辦公室,就愛去野外和野生動物打交道。”

作為土生土長的若爾蓋人,索郎奪爾基有來處,亦有歸途:“其實要説有多熱愛這片草原,好像也説不出來,但我會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即使到了退休前一天,都還要去野外。”

濕地保護:知微知彰從泉眼一直遊到黃河上游

通過索郎奪爾基這幾年的觀察,他發現,花湖、哈丘湖裏的部分水其實源自保護區裏的泉眼,這個發現讓他對生態保護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看,保護區其實是有很多泉眼的”,索郎奪爾基指著不遠處一片湖泊説,“泉眼的水慢慢流出來,變成小溪,小溪又流到沼澤,再通過沼澤排放出去,匯入黑河等河流,最終成為黃河的一部分。所以我認為,保護黃河上游,首先就要保護周邊河流,泉眼也要納入保護範圍,因為它就是源頭。”

索郎奪爾基還介紹,為持續掌握保護區內黑頸鶴的種群現狀,預測其種群的變化趨勢以及深刻地了解影響種群變化的因素,進而更好地保護黑頸鶴及其濕地棲息地,2016年,保護區制訂了若爾蓋黑頸鶴長期監測方案,並圍繞保護區黑頸鶴重點活動區域的四條樣線90個固定點位進行數量監測。

自從黑頸鶴的瀕危等級從“易危”降為“近危”,很多人都問索郎奪爾基有什麼感想,他笑著説:“其實沒什麼想法,只要黑頸鶴的數量每年逐步增長,就説明我們的工作做到位了。”

持續行動:故事未完黃河長江兩岸生態將更美

包括花湖在內的若爾蓋濕地,被稱作“高原固體水庫”,蓄水總量近100億立方米,每年為黃河補水約46億立方米,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黃河中下游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

若爾蓋林草局生態修復股股長楊恒向記者介紹,2022年實施的濕地保護與恢復,恢復濕地9.7萬畝,預計今年六月底完工。另據若爾蓋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通過系統治理修復,花湖水位提升了0.52米,水域面積擴大435公頃。並且,若爾蓋國家公園建設也在有序推進,楊恒説:“目前,若爾蓋國家公園8大項和28小項創建任務已全面完成,去年11月通過省級自評估驗收報送至國家林草局。”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若爾蓋,海拔更高的色達泥拉壩濕地同樣棲息著“高原神鳥”。

泥拉壩濕地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長江上游最重要的水源涵養區之一,並於今年入選國際重要濕地。

據色達林草局濕地股負責人劉賢林介紹,為了保護好泥拉壩濕地,色達縣實施了退化濕地修復、退化草地治理等生態恢復工程。他表示:“繼續做好泥拉壩濕地的保護工作,對於維護特定生物地理區生物多樣性、長江流域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促進全球碳平衡具有重要意義。”

早在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對濕地保護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要堅定不移把保護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保持濕地生態和水環境。”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築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屏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堅守和付出。

皚皚雪山邊,莽莽青草間,在地闊天長充滿野性的曠野上,各類野生動植物頑強地延續著自己的種群,“索郎奪爾基們”則是在延續著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