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産不“土” “枸杞之鄉”強化産業科技“芯”

發佈時間:2023-02-22 09:30:00丨來源:經濟參考報丨作者:馬麗娟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今年春節前後,寧夏枸杞迎來銷售高峰,枸杞深加工品受追捧甚至賣脫銷。記者走訪了解到,大健康時代釋放巨大的養生滋補需求,年輕人成為當前養生消費主力軍,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枸杞不再專屬於中老年人的“保溫杯”,越來越潮流化、功能化和個性化。寧夏作為中國“枸杞之鄉”,近幾年強化産業科技“芯”,真金白銀支援龍頭企業進軍精深加工,在激烈的養生保健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助跑“免疫力”枸杞深加工品受追捧

“太火爆了,今年1月份的銷售額創公司歷史新高。”寧夏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張國旺告訴記者,今年的行情出乎意料,“網紅”産品“枸杞原漿”在1月5日就已賣斷貨,“我們按往年銷量提前備的貨,原計劃至少要賣到2月5日元宵節過後的。”更讓他意外的是,一款以枸杞提取物為原料,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品線上下門店也十分緊俏。

枸杞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滋補品,也是寧夏最負盛名的土特産,其養生保健作用廣為人知。隨著人們對“免疫力”的高度關注,催生了強烈的滋補需求,加上節日對市場的刺激,今年春節前後,寧夏百瑞源、沃福百瑞、華寶、早康等枸杞龍頭企業均迎來一波銷售高峰。

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産業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自銷,還做代加工。“公司生産設備原來是三班倒,自去年12月以來基本上24小時不停,訂單供貨週期從40天極限壓到20天。”公司市場部負責人馬利軍説,這種熱度延續到了復工復産後,在物流還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一些原本應該在2月底補貨的客戶,2月初就提前下了訂單,“説明對市場有信心,能賣得掉。”

記者觀察到,養生滋補品不再專屬於中老年人的“保溫杯”,而呈現出“零食化”的特徵。在今年的銷售高峰中,最走俏的不是傳統的枸杞乾果,而是以枸杞原漿為代表的深加工産品。枸杞原漿是由枸杞鮮果打碎萃取而成,大多是獨立小袋包裝,“顏值”較高,開袋即飲,攜帶方便,省去了泡水、燉煮等麻煩的程式,滿足了年輕消費群體“懶係養生”的需求,尤其受到城市上班族的青睞。

從“吃”枸杞到“喝”枸杞,産品形態的創新大大釋放了産業紅利,枸杞原漿的價格是同等數量乾果的3倍左右,目前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主力産品。“枸杞原漿在我們總銷售額中佔比40%,今年初的熱銷其實也是這兩年新産品市場培育的集中爆發。枸杞産品不同於一般農産品,需要長期食用,因此復購率很高,這次也有很多老客戶囤貨。”張國旺説。

從賣原料到“高值化”轉型

事實上,近10年來是中國枸杞産業規模增長迅速的10年。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20年,全國枸杞總産量由19萬噸左右增長到44萬噸左右,年均增長10.3%,枸杞主産區從寧夏一枝獨秀變為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四強”並進格局。

寧夏地域狹小,種植比較效益下降、基地規模化發展空間受限,從2020年起寧夏就建立省級領導包抓機制,大力推進現代枸杞産業高品質發展,以科研支撐為支撐、龍頭企業為帶動向“高值化”轉型。

研究表明,枸杞中富含枸杞多糖、類胡蘿蔔素、黃酮類等多種活性物質,具有保肝、明目、消炎、增強免疫力等多種功效。“傳統枸杞制幹只有6成能加工成乾果,剩餘4成浪費了,榨汁或提取有效成分可以把枸杞吃幹榨盡。”寧夏枸杞産業發展中心副主任祁偉説,更為重要的是,寧夏通過精深加工能打破地域界限,大量加工周邊産區的枸杞,不僅對寧夏,對全國枸杞産業發展都起到帶動作用。

然而,寧夏枸杞企業科研人才短缺、科研經費有限,如何翻越高科技産品研發的壁壘?2021年寧夏建成首個“國”字號枸杞研究院,借東西部科技協作,聯合南京中醫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服務寧夏百家枸杞企業,緊盯市場需求開展高值産品研發和技術轉化,為企業送去“及時雨”。

2021年,中國枸杞研究院與寧夏12家枸杞企業簽訂了相關産品開發的項目合作協議。例如,百瑞源目前正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團隊研發一款防治老年人視網膜黃斑變性的保健品,該公司研發主任楊麗麗告訴記者,此項目公司投入1100多萬元,政府配套支援了445萬元,“高端産品研發投入大、週期長,但對於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助力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除了在研發端發力,寧夏還在生産環節給予企業支援。據祁偉介紹,去年寧夏共爭取中央和地方資金約4000萬元,對新增精深加工生産線和品質檢驗檢測設備的企業進行獎補,去年全區共新增40條精深加工生産線。截至目前,寧夏枸杞食品、保健品、中藥飲片等精深加工産品已達10大類100余種,枸杞鮮果加工轉化率達30%,綜合産值較上年增長10%。

熱銷背後的冷思考

進入大健康時代,養生保健成為冉冉升起的朝陽産業。新華網去年推出的《Z世代營養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21年國內營養品市場終端有超過2600億元市場規模,預測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3200億元。枸杞深加工品讓“土特産”煥發新活力令人欣喜,但業內人士表示,熱銷背後仍需要一些冷思考。

——養生需求日益旺盛,枸杞企業能否“穩穩”應對?今年初突如其來的銷售高峰,也是對枸杞企業産能、産業上下游供應鏈的一次考驗。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因提前採購的包材用完,上游包裝供應商臨時供不上包材和配件,來不及加工半成品庫存,面對不斷湧來的訂單問詢只能“望洋興嘆”。在電商銷售佔據“半壁江山”的今天,一次頭部主播帶貨就有可能“爆單”,銷售的不可預測性加強,企業應該拓展供應商渠道,提升應對急單的能力。

——養生賽道日漸細分,枸杞産品能否跑出新成績?各方數據顯示,年輕人正成為當下養生消費主力軍,新的養生群體已催生出全新的消費格局,需求更多元化和個性化。而當前以枸杞原漿為主流的枸杞深加工品,在配方、包裝和功效上雷同,未體現出企業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大部分枸杞加工企業都在食品的‘天花板’下求生存,存在惡性競爭。”祁偉説,寧夏枸杞是唯一列入《中國藥典》的枸杞,應守住道地優勢,借助“寧夏枸杞”地理證明商標和産品溯源體系,開闢中藥材新賽道。

——養生行業競爭激烈,枸杞品牌的市場滲透率有多少?全國枸杞行業還未形成一個頭部品牌,對消費者的認知産生較大的影響。雖然枸杞原漿受到消費者認可,相較于其他大品牌滋補品,原漿在整個市場的滲透率仍然非常低。“枸杞不是日用型産品,行銷渠道建設本身有難度,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包括資金和人員。西北的枸杞企業普遍小而弱,品牌運營方面的人才也非常短缺。”馬利軍認為,當前企業急需要走出去,與發達地區電商、經銷商、分銷商等合作,鋪設渠道讓産品更快速地觸達更多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