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三頭牛生活不用愁” 科左後旗做強牛産業“犇”向振興路

發佈時間:2022-09-01 11:14:29丨來源: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科左後旗肉牛産業發展迎來“又一春”。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先行。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緊抓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推動肉牛産業發展的利好政策,舉全旗之力堅定不移走産業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之路,繪就了一幅“牛”氣沖天的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2021年7月,科左後旗第十三次黨代表大會明確“加快發展集飼草種植、肉牛養殖、屠宰加工和産品銷售為一體的肉牛全産業鏈,打造全國肉牛産業強旗”的産業發展目標,再次吹響全旗大力發展肉牛産業的號角。

2021年10月,《科左後旗牛産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科左後旗推動肉牛産業高品質行動計劃(2021~2025年)》等專項文件相繼出臺;

2022年6月,全旗肉牛産業高品質發展推進會、肉牛産業現場觀摩會、經濟運作分析會召開……

伴隨而來的是一組令人振奮的數字:2021牧業年度,全旗牛存欄92.53萬頭,養牛戶5.8萬戶,佔農牧戶的72%。通過放大優勢、補齊短板、做優品質、做響品牌,科左後旗肉牛産業發展迎來“又一春”,再度“牛”了起來。

政策支撐 建設肉牛養殖新模式

清晨5點,天朗氣清,巴胡塔蘇木百興吐嘎查養殖示範戶水泉已經像往常一樣,在牛圈裏忙活起來。“政策越來越好,村裏95%的農戶都養牛,技術、銷路、防疫都不用操心,育牛犢、蓋牛圈、建糞池還都有補貼。”水泉説得興奮,底氣十足。而這底氣來源於科左後旗一項項靈活的産業扶持政策。

近年來,科左後旗把規模化、組織化、標準化養殖作為轉變肉牛産業發展方式、提高産業綜合效益的關鍵舉措,按照規模發展區、産能拓展區、綜合産業園區進行佈局,推動肉牛養殖擴群增量,建設了“由適度規模的標準化養殖小區組成大規模集約化養殖基地”的肉牛養殖新模式。全旗現有家庭牧場493家,養牛專業示範合作社83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52個,標準化肉牛養殖場10個,大型養殖企業2家。19個蘇木鎮中有10個養殖規模超5萬頭,262個行政村中有44個養殖規模超5000頭。

科左後旗建設的人畜分離養殖小區

“過去家裏養牛,都是房前屋後養,粗放式管理。現在村裏統一規劃土地,建集中養殖小區,採取種養迴圈新模式,不僅環境好了,規模也越來越大。”望著牛舍裏膘肥體壯的230 多頭黃牛,水泉高興地説。

擴群增量、提升品質,補齊育肥短板是關鍵。針對規模育肥牛少、架子牛流失、效益外溢等問題,科左後旗積極推行“戶繁、企育、龍頭帶動”産業模式,通過政策補貼、穩定銷路等方式,引導農牧民和企業發展規模育肥。全旗現有專業育肥大型養殖基地5個,先後有9個嘎查村實施整村推進規模育肥項目,使用直線育肥技術養殖戶佔比達40%。

同時,依託西門塔爾牛乳肉兼用優勢,科左後旗充分挖掘50萬頭基礎母牛擠奶潛力,通過自治區奶業振興項目,為擠奶戶發放每噸30元的飼草料收儲補貼;旗級整合資金,為奶製品作坊的送奶戶發放每斤奶0.5元的飼草料補貼,大力扶持奶製品作坊發展,全旗現有傳統奶製品作坊257家,年加工牛奶4000余噸,實現了最大程度向資源要效益。

買牛有貸款,養牛有保險、繁殖有技術、出欄有銷路。在伊胡塔黃牛交易市場,科左後旗地域廣闊,飼草資源豐富、黃牛品種優良的優勢得以充分彰顯,眾多來自黑龍江、遼寧、山東、上海、廣東等地的客商紛至遝來,與農牧戶進行交易。“黃牛之鄉”品牌越擦越亮,內蒙古大地上的“牛群”也越來越龐大。

黨建引領 助推牛産業發展提速

科左後旗素有“黃牛之鄉”美譽,黃牛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但説到底,得有人去想、去幹。“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對此,科左後旗巴胡塔蘇木伊和塔拉嘎查村黨支部深有感觸。

“這是我們村的養牛合作社,也是我們村的‘活牛超市’。”伴著陣陣哞哞聲,伊和塔拉嘎查黨支部書記、合作社理事長楊光自豪地説。

為了提升肉牛産業組織化、專業化、市場化程度,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伊和塔拉嘎查充分發揮黨組織先鋒堡壘和黨員示範帶動作用,按照“一人帶一戶、一戶帶一組、一組帶一片”的模式,組建伊和塔拉黃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按照“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民”模式,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建立有效的運作機制,搭建“雙贏平臺”,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目前,全嘎查172戶農戶全部以土地、資金入股,合作社年收益達45萬元,實現每人平均增收5000元。

楊光在察看牛的長勢

楊光告訴記者,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從章程、民主管理、股金管理、財務管理、收益分配等方面進行了規範,充分盤活嘎查現有資源,形成養、種、産、銷立體迴圈經濟,更好地普惠全體村民,實現了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同合作社的市場優勢、生産優勢的雙向融合。“下一步,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還要把養牛與農耕文化、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打造以牛文化為主題的‘農耕部落’旅遊景點,走出一條農旅融合、多元發展的新路。”

隨著科左後旗黃牛産業不斷發展壯大,黃牛交易行業日益火爆,由此滋生了一個新興的行業:“牛經紀人”。他們用抖音、快手將科爾沁黃牛賣到祖國大江南北。為了切實加強黨的領導,科左後旗將黨組織延伸至黃牛交易行業,成立了全旗首個牛經紀人行業黨支部,並設立黨群服務中心。目前,依託伊胡塔牛市發展黃牛産業的本地牛經紀人有465人,通過成立黨支部,進一步強化了黃牛交易領域黨的領導,規範管理了牛市場交易現狀。

項目拉動 一頭牛“牽”出一條産業鏈

走進內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牛奶(肉)牛一體化全産業鏈項目基地,一排排現代化鋼結構牛舍排列整齊,膘肥體壯的奶牛悠然自得,它們佩戴專屬“身份證”,吃著營養師精心調配的“營養餐”,還有電風扇幫忙解暑降溫。 據悉,新牛奶(肉)牛一體化全産業鏈項目涉及奶肉牛養殖、繁育、乳品深加工、屠宰、牛副産品深加工等。目前,已進口優質奶牛10200頭,預計年産鮮奶12.24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5.3億元,上繳稅金2300萬元,新增就業崗位1000余個。

內蒙古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奶(肉)牛一體化全産業鏈項目基地

為進一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科左後旗立足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品牌優勢,加快打造集改良防疫、飼草種植、擴繁育肥、屠宰分割、牛肉精深加工、奶製品加工、冷鏈物流等産業于一體的百億級肉牛全産業鏈。新牛一期年5萬頭肉牛屠宰加工項目正在辦理前期手續,年內開工建設並投入使用。

隨著黃牛産業不斷發展壯大,科左後旗通過定向招商、補鏈招商,大力培育以皮、毛、骨、血、內臟等副産品為原料的精深加工企業,生産高科技生物醫藥製品、保健産品,向醫藥、食品、服裝産業延伸拓展,立足打造民族品牌。這些深加工企業全年可消耗200萬頭牛的鮮骨近4萬噸,動物脂肪2萬噸,牛血液2萬噸,牛筋腱1萬噸,實現提高牛副産品原材料40%的價值,大力帶動牧民養殖業發展,增加牧民的養殖收入。

如今,科左後旗“飼料作物種植—新品種培育研發—肉牛繁育—養殖—飼料加工—防疫體系—市場銷售—屠宰加工—消費市場”的全産業鏈條建設全面完善,以黃牛産業為主體的低碳迴圈高效生態經濟體系正逐步形成,為企業發展、百姓致富和建設美麗鄉村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公司正在申請2.5億元的奶業振興專項項目,用於支援新牛第七牧場建設,預計年底奶牛存欄將達到2萬頭。以後,在科左後旗養牛,會越來越牛了。”新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鐸堅信不疑。

多元保障 為牛産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去年,我賣了11頭牛,平均賣價4.5萬元,每頭牛比其他養殖戶多賣了2萬多元。”看著自家的精品牛,甘旗卡鎮準協日勒臺嘎查的養牛能人布和白乙十分自豪。

近年來,科左後旗堅持西門塔爾牛改良方向不動搖,堅持牛冷配方式不鬆動,加快肉牛新品種培育,提升肉牛個體品質,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2021年起開展良種母牛係譜登記試點工作,建立良種母牛電子檔案。牧民布和白乙飼養的高品質西門塔爾繁育母牛體重最高達2300斤,價格最高可達20萬元每頭。

良種培育,只是精細服務、強化保障的第一步。為推進肉牛産業可持續發展,科左後旗一直在探索,妙筆不斷、精彩紛呈。

強化飼草保障。堅持“為養而種,為牧而農”,依託糧改飼、高標準飼草料種植基地建設等項目,積極引導農牧戶擴大全株青貯玉米、紫花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2022年種植青貯玉米200萬畝,預計收儲飼草料80億公斤以上。

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加強基層改良和防疫隊伍建設,健全旗鎮村三級服務體系,提升肉牛改良和防疫能力,黃牛冷配率和重大動物疫病防疫密度均實現 100%。

完善金融服務。引進中國銀行、內蒙古銀行等駐旗設立網點,積極支援肉牛産業發展,2021年駐旗各金融機構共投放養牛貸款25.76億元,2022年1—5月份投放養牛貸款13.3億元,目前貸款餘額30.4億元。

科左後旗草原上的西門塔爾牛群

“家有三頭牛,生活不用愁。” 如今,靠牛産業增收致富早已成為科左後旗農牧民的共識。“下一步,我們將千方百計把規模做大、把品牌做強,切實增強産業吸附能力和地區拴心留人吸引力。力爭到2026年,肉牛屠宰加工量達到30萬頭,深加工産值達到百億元。”談到未來的發展規劃,科左後旗政府副旗長佟國彪信心滿滿。

(文:溫都蘇巴圖、胡麗莉李桂榮,供圖:科左後旗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