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爾沁草原深處,藏著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巴音居日合烏拉祭”

發佈時間:2022-08-31 18:12:1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王金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是信仰,也是風景;是歷史,也是傳承;是一座山,也是一首歌;是草原大地厚重的文化,也是草原兒女美好新生活的願景……

【視頻】在科爾沁草原深處,藏著一項國家級非遺項目“巴音居日合烏拉祭”

是信仰,也是風景;是歷史,也是傳承;是一座山,也是一首歌;是草原大地厚重的文化,也是草原兒女美好新生活的願景……

位於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的巴音居日合烏拉

在廣袤無垠的科爾沁草原上,奔騰不息的歸流河與洮兒河之間,有一座巍峨聳立的巴音居日合烏拉(蒙古語,即“富饒的中心之山”)。

很多人知道這個名字,是從那首悠揚深情的科爾沁短調民歌《巴音居日合烏拉讚》,這首傳唱甚久的民歌表達了蒙古族兒女對天地自然的熱愛、生態環境的愛惜,歌頌了巴音居日合烏拉雄偉富饒的同時,也祈望山神賜福草原風調雨順、五畜興旺。

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歸流河鎮巴音居日合山神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巴音居日合烏拉祭作為內蒙古科爾沁北部民眾對自然崇拜、山神信仰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2020年8月2日,“巴音居日合烏拉祭”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歸類于“民俗”,項目名稱為“民間信俗(巴音居日合烏拉祭)”。

巴音居日合烏拉山頂,可以遙望科右前旗境內的察爾森水庫

巴音居日合烏拉位於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歸流河鎮,海拔883.9米。山頂共有49座敖包,排列方式為十字形,十字中心是一座大敖包,高三米,呈梯形,其餘48座敖包略小,排列方向為東西南北,整體呈敖包群,按照蒙古族以數字“3、7、9”為尊的古老習俗,“七七四十九”座敖包這一數字寓意深遠,無論是年代還是規模,巴音居日合烏拉敖包群都屬罕見。

坐落在巴音居日合烏拉山下的吉祥廟

據相關資料記載,巴音居日合烏拉敖包群的年代可追溯至清代,是清代札薩克圖旗祭祀的神山,祭祀活動開展于約1850年,在每年固定日期祭祀,1947年時敖包被拆除,祭祀活動中斷,2005年在古敖包遺址上重建,祭祀活動恢復。如今,巴音居日合烏拉敖包群已恢復了百年風采,相關配套設施正在陸續完善。

巴音居日合烏拉山頂的敖包

巴音居日合烏拉祭是當地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對飲食、服飾、音樂、曲藝、體育等草原傳統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增強、人文精神弘揚等都具有不可代替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對其進行挖掘、保護、傳承具有很高的民俗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研究價值。

落日余暉中的巴音居日合烏拉山頂俯望

“遠近山水景觀的巔峰,就像一座完滿的神山,有那起舞飛鵬的雄姿……”每年的巴音居日和烏拉祭活動上,內蒙古自治區級非遺項目蒙古族長調民歌(科爾沁長調)代表性傳承人白音都冷都會演唱這首《巴音居日合烏拉讚》,歌詞生動、旋律動人,這首歌是十九世紀初由草原歌手桑如巴創作並演唱,最早被丹麥探險家哈斯•倫德記錄,百年來,傳唱不衰。

科爾沁地區是蒙古族重要聚居區,民歌數量眾多、內容廣泛,極富特色,是民族文化珍寶,描繪了特定時期歷史與文化的樣態,見證了民族文化發展演變的過程,是各民族文化互動交融的珍貴成果。

夕陽中的巴音居日合烏拉山頂,一片溫暖的輝煌

落日余暉下的巴音居日合烏拉山頂,一片溫暖的輝煌,恰如這片歷史悠遠、文化厚重的土地。隨著飄向四面八方的旋律,這座巍然屹立的“富饒的中心之山”,吸引著很多人前來探訪這片廣袤、神秘、厚重、深情的科爾沁草原,繼續綻放著它在新時代的魅力和風采。
















(文/圖:中國網記者 王金梅,視頻供稿: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宣傳部,部分供圖:興安盟科右前旗吉祥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