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青綠出北疆 萬縷繡絲入京城:興安盟農牧民刺繡作品展開展

發佈時間:2022-08-15 11:25:36丨來源:興安日報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草原廣袤無垠、森林綠波如濤、稻麥碩果金黃……一幅幅瑰麗畫卷在繡工手中鋪展開來。

她們從草原走來,帶來了北疆兒女心向黨的真摯情感;她們走過脫貧攻堅戰場,十指春風繡出幸福的小康生活。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興安盟農牧民繡工。

在這個草野芬芳、牧歌嘹亮的美好季節,首都北京迎來一場特殊的刺繡展覽。8月10日,“北疆兒女心向黨 攜手奮進新征程——內蒙古興安盟農牧民刺繡作品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精彩開展。

觀眾駐足看展品(攝影:畢力格)

一大早,展區內已人潮如織,觀眾們紛紛駐足展板前,或拿出手機拍照,或三兩人感嘆,久久不願移步。

看著琳瑯滿目的刺繡作品,從沒到過內蒙古的莫偲熳小朋友路過、看過,即被深深吸引。她一邊欣賞著栩栩如生的刺繡作品,一邊用手機拍下收藏起來。莫偲熳用“三個很”總結了自己觀展後的感受:“內容很豐富,繡品很珍貴,看後很震撼。”

展廳內,100余幅刺繡作品按照 “紅心向黨·守望相助頌黨恩”“綠色發展·青山綠水興安盟”“民族團結·五湖四海繡同心”“鄉村振興·匠心獨運辟新徑”“花開北疆·千重錦繡新時代”五個板塊次第排開。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左一)為觀眾講解(攝影:畢力格)

“紅心向黨·守望相助頌黨恩”板塊展示了農牧民繡工始終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繡制的《國旗》《黨徽》等作品,一針一線皆飽含愛黨愛國之情,紅色基因在指尖傳承。

“綠色發展·青山綠水興安盟”板塊展示了興安盟青山綠水、風景如畫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草原廣袤無垠、森林綠波如濤、稻麥碩果金黃……一幅幅瑰麗畫卷在繡工手中鋪展開來。

刺繡作品《踏青》(攝影:畢力格)

“民族團結·五湖四海繡同心”板塊展示了興安盟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41個民族在這片紅色沃土上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鄉村振興·匠心獨運辟新徑”板塊展示了興安盟依託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培育出“興安盟大米”“興安盟牛肉”等優質農畜産品品牌,全力打造優質綠色農畜産品生産基地、國內重要旅遊目的地,鄉村振興步履鏗鏘。

“花開北疆·千重錦繡新時代”板塊展示了興安盟各族群眾就像花兒向陽一樣同心向黨,祝願偉大的黨青春永駐,祝願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

刺繡作品《烏蘭牧騎宮》(攝影:畢力格)

五個板塊展出的繡品,個個繡工細緻、構思巧妙、色彩靈動,興安盟農牧民用針線和真情為黨的二十大獻上了一曲新時代的《繡金匾》。

現場,觀眾跟隨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的腳步對繡品背後的故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個繡品叫《啟航》,繡的是紅船,聽到展覽消息,我們的繡娘都搶著繡這個作品。”白晶瑩深情地説。

一針一線繡真情,一心一意跟黨走。脫貧攻堅過程中,在中宣部、自治區婦聯的大力扶持引導下,興安盟農牧民手工刺繡産業穩步發展,傳統手工技藝實現了規模化、産業化蝶變,帶動了2.1萬名農牧民脫貧致富,“指尖技藝”變為了“指尖經濟”。“今天我帶著4幅作品來到北京,非常高興,刺繡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變化,2018年開始到現在,收入達到20多萬元。”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繡娘雙金亮笑著説。

針線過處草木皆春、秀美山河躍然而上,雙金亮創作的身影引來觀眾駐足觀看,在她的指尖,一針一線皆飽含愛黨愛國之情,紅色基因在指尖傳承。

興安盟農牧民手工刺繡是在長期生産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手工技藝,融入了各族人民的審美意蘊,鮮明體現了內蒙古人民的優秀品質。她的色彩明亮艷麗、渾然天成,蘊含著內蒙古人民熱情、直爽的豪邁性情;她的線條自然明快、粗中有細,代表著內蒙古人民雷厲風行、一絲不茍、言而有信的行事風格;她的圖案精美別致、雍容大氣,展現了內蒙古人民“真、善、美”的形象特質。

“農牧民刺繡是一種傳統的手工技藝,世代相傳,在黨的政策感召下,發展成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好産業。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階段,農牧民刺繡憑藉深厚的文化底蘊、紮實的産業基礎、良好的帶富能力,成為了鄉村産業振興、文化振興的有效載體,煥發出了新的勃勃生機,必將為帶動農牧民持續增收、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興安盟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李洪才説。

(作者:武跟兄,來源:興安日報,原標題:一抹青綠出北疆 萬縷繡絲入京城——內蒙古興安盟農牧民刺繡作品展在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精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