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科右中旗:打造全産業鏈 讓牛産業“牛”起來

發佈時間:2022-08-12 11:30:00丨來源:中國農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近日,記者一走進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舒鎮哈日道卜嘎查萬隆西門塔爾繁育基地,就被一頭毛色光亮、體格健壯的小牛犢所吸引。“這是純正的西門塔爾牛,毛色好、體積大,一頭牛能賣上一萬二,比沒改良過的牛能多賣六七千元。”萬隆西門塔爾繁育基地負責人寶冬寶介紹道。

從最初的50多頭本地牛,發展到現在的130多頭西門塔爾牛,寶冬寶成為當地小有名氣的養牛大戶。他告訴記者,他家的牛都是經過“凍精”授配後産下的品種牛,改良所用的優質“凍精”都來自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

養牛戶都知道,牛的品質決定了市場價,但他們一直苦於沒有優質“凍精”進行改良。2019年,內蒙古中農興安種牛科技有限公司落戶科右中旗,讓全旗的養牛戶樂開了花。作為興安盟唯一的國家級種公牛站,該公司日産1萬劑以上優質“凍精”,這意味著興安肉牛品質將得到跨越發展,無公牛改良區建設將進入快車道。

冷配有了良種,牛的品質提高了,買賣怎麼辦?7月7日,恰逢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的牛羊交易日,養殖戶、賣家、牛經紀人早已圍在牛圈外,討價還價,好不熱鬧。來自科右中旗高力板鎮巴仁太本嘎查的養殖戶霍香國當天帶來16頭牛,不到半個小時就賣出去了10頭,這讓他又驚又喜。

霍香國説:“出售價格在7000元到8000元不等,我對價格挺滿意,市場服務也挺好,我們的收入也越來越高。”

自2020年5月科右中旗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開市以來,有了龍頭企業的帶動,家門口的牲畜購銷平臺建起來了,牲畜運距縮短了,交易成本和風險降低了,科右中旗的農牧民嘗到了養牛的甜頭。

養牛的銷路有了,養殖規模也隨之擴大,喂牛的飼草料該怎麼解決?近日,記者來到科右中旗新佳木蘇木新佳木嘎查的飼料轉化廠,伴隨著引擎的轟鳴,在秸稈膨化機的作業下,轉眼之間,玉米秸稈自動打包成圓桶形青貯包,變成了牛的“美餐”。

以往焚燒會造成污染的玉米秸稈變成了搶手的“香餑餑”,這都得益於科右中旗的秸稈回收轉化利用工作。為了綜合利用秸稈,降低養牛成本,科右中旗實施秸稈膨化機採購項目,投入上千萬元資金,覆蓋全旗12個蘇木鎮,使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秸稈徹底“變廢為寶”。

科右中旗的“牛文章”更加有力度、有溫度,龍頭帶動、繁育良種、秸稈轉化、金融支援、購銷一體,每個環節都力求科學縝密,全面構建現代肉牛全産業鏈。全旗肉牛存欄從“十二五”期末的23萬頭增長到現在的46.2萬頭,肉牛養殖戶有3萬戶,合作社發展到400家,肉牛産業正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文:李梟宇 塔娜,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