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借“林”發力 添綠又生“金”

發佈時間:2022-08-05 17:25:00丨來源:中國網丨作者:丨責任編輯:


七月的鄉村是綠色的、蔥郁的。作為實現經濟和生態同步發展的努力踐行者,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正展現著屬於它的盎然生機與活力。

眼前這片錦繡海棠果是村民張樹奎家的,他和另外兩個村民共同承包了180畝林地種植海棠果,去年一畝地産了一萬多斤。現在樹上又挂滿了青綠色的果實。張樹奎對這片海棠果林很是精心,平時他常會研究修枝、拉枝等技巧,促進早結果、多結果、結好果。遇到不明白的現象,他也會及時想辦法。

張樹奎説:“現在看這個雞心果發展是比較好,價格也比較好,去年賣了三塊六,也算挺理想。”海棠果3—4年可結果,第5年達到盛果期。自從種植了海棠果,這片投入了多年心血的老果樹園,正在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錢家店鎮東印君窩堡村,一片120畝的榛子地裏,小麥長勢喜人。整齊地定幹在40公分的榛子樹苗,正在其中沐浴陽光、吐露新芽。這是東印君窩堡村今年新開展的村集體項目,榛子樹一開始生長週期較長,而利用這段時間發展林下經濟種植小麥、芥菜、白菜等,效益都很可觀。

錢家店鎮東印君窩堡村黨支部書記楊俊英介紹説:“我們的樹斜地有270多畝地,用現在這個模式,帶動村民和我們一起種,效益就可觀了,不然樹斜地種了苞米,根本就産不多少。現在我們這塊兒形成規模了,現在已經有4家來找我來收小麥了。”

第一茬種小麥,第二茬種芥菜,兩項的收入預計能有20萬元。接下來,村裏考慮啟動合作社,帶動百姓入股,向“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新發展模式邁進。

榛子樹3年成林、4年見效益、5年進入盛果期,是種植玉米收益的好幾倍。自打今年開春以來,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全心全力投入這片田裏,每一棵樹苗都是人工水栽,逐苗保護,在這樣的辛勤培育之下,現在榛子樹幼苗的成活率可以達到95%以上。

楊俊英介紹説:“榛子我們3年以後就産果了,一畝地效益産300斤,按10塊錢一斤算,預計就得達到30萬元。”

“今年我鎮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工作理念,大力推進林業的産業結構調整。在原有經濟林24000畝基礎上,新增塞外紅、文冠果、沙棘等品種大概1700畝,既保護了生態,又從林果業要了效益”,錢家店鎮政府副鎮長徐楓介紹説。

在科爾沁區,經濟林果産業無疑是開啟村強民富、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也正因生態、經濟效益“雙贏”理念的帶動,使得科爾沁區綠水青山顏值更高、金山銀山成色更足,綠色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的“含金量”穩步提升。

(文:安靜、張智敏、孫利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