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草原,銀裝素裹,一片蒼茫。然而西烏珠穆沁旗巴彥花鎮賽溫都日嘎查牧民巴圖家卻是一派熱鬧景象,這幾天,他家正忙活著接冬季牛犢。
在牲畜養殖方面,巴圖不追求牲畜數量,而是專注畜群品質。早前,巴圖發現養殖牛既可以保護好生態,還可以節省人工提高經濟效益,他便在2006年出售了部分本地牛和羊,引進了30頭優質西門塔爾母牛和1頭種公牛,並且每年都留有優質母牛犢作為基礎母畜,積極調整畜群結構,走上了少養精養的道路。2020年秋季,巴圖家的牛犢膘肥體壯,每一頭都賣出了好價錢,家庭年收入達到了40余萬元。
目前,巴圖家養殖了70余頭優質西門塔爾牛,周邊牧戶看到巴圖把牛養得那麼好便總是向他學習“取經”。“今年在原有1500捆草料的基礎上,我又儲備了110噸草料、6噸青貯、6噸飼料,確保牲畜能夠順利過冬。我從2015年開始接冬季牛犢,因為接冬季牛犢有很多好處,一方面牛犢在秋季出欄時價格高,另一方面母牛的體質能夠得到恢復,有利於再次受孕,還起到了優化畜群結構的作用,保護好生態的同時提高了收入。”巴圖從去年10月底開始接牛犢,到目前接了16頭,眼看著“新生兒”茁壯成長,巴圖別提多高興了,“目前還有20多頭待産的母牛。我把棚圈分成下犢母牛、待産母牛和其他三部分,對下犢母牛一天喂兩次草料和一次飼料,必須悉心照料。”
(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作者:新娜布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