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生態文明建設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發佈時間:2021-01-11 14:50:00丨來源:中國綠色時報丨作者:韓學文丨責任編輯:蘇文彥

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加入32項環境或生態公約,為解決全球生態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中國是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近年來,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我國已加入32項環境或生態公約,負責牽頭《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濕地公約》(RAMSAR)、《聯合國關於在發生嚴重乾旱和/或荒漠化的國家特別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約》(UNCCD)3個國際公約以及《聯合國森林文書》履約工作,參與履行《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WHC)、《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等涉林草國際公約,圍繞林草領域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參加締約方大會等公約機制性大型會議,並組織世界範圍內大型主題活動,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為解決全球生態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讚譽。

——我國濕地保護成就屢獲國際組織表彰。

我國于1992年加入《濕地公約》,目前我國已建立57處國際重要濕地、600多處濕地自然保護區和1000多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率為52.19%。“十三五”期間,我國濕地保護工作實踐和取得的成效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為發展中國家探索出了一條可以借鑒的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之路。2018年,原國家林業局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榮獲濕地保護獎的優秀獎。同年,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雷光春教授榮獲濕地國際頒發的“盧克·霍夫曼濕地科學與保護獎”。2012年以來,《濕地公約》歷任秘書長對中國濕地保護管理工作都給予充分肯定。

——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屢獲國際組織肯定。

我國于1980年加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並於1981年正式生效。我國履約工作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充分認可,多次當選CITES常委會亞洲區域代表,目前我國還擔任公約常委會副主席國。2019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國家林草局“亞洲環境執法獎”,表彰國家林草局在加強部門間執法協調、推動國際合作、聯合打擊跨國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領域的突出貢獻。該獎項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設立,旨在表彰和獎勵在打擊環境犯罪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也是專為打擊野生動植物跨國非法貿易而設立的國際合作團隊獎。

——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屢獲國際大獎。

多年來,我國在防治荒漠化與土地退化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技術,在治理土地沙化的同時帶動了幾千萬沙區人口脫貧,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2017年,原國家林業局承辦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聯合國環境公約大會即《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原國家林業局榮獲“全球荒漠化治理傑出貢獻獎”,大會被評為公約史上成果最顯著、服務最完善、各方最滿意的一次會議,為我國後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等其他環境公約大會提供了有益借鑒。公約秘書處在2019年《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四次締約方大會上,感謝中國團隊出色完成了2017-2019年的公約主席國工作,稱中國的履約工作增強了國際社會的凝聚力;亞洲區域代表讚揚中國將公約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非洲區域代表則稱,中國履行公約主席國職責的過程,給全球防治荒漠化事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動能。

——我國林草工程建設為全球生態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我國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12.7%提高到2018年的22.96%,人工林面積連續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連續40多年保持“雙增長”,我國已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2019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公佈,世界綠色的增加中有1/4來自於中國,植樹造林佔比達42%。三北工程40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被國際社會讚譽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範,2018年榮獲聯合國“森林戰略規劃優秀實踐獎”。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先後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019年2月,《自然》雜誌發表文章,對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應對氣候變化的舉措作了詳細介紹,呼籲全球學習中國的土地使用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