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郭勒盟 :綠則存 不綠則退

發佈時間:2020-12-28 09:42:48丨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丨作者:楊愛群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錫林郭勒盟各族群眾的行動自覺。錫林郭勒從京津風沙源治理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樹立,顯示出全盟上下對於生態建設的堅持和決心。

編者按: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是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戰略定位。錫林郭勒盟是距首都最近的大草原,也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和萬里綠色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八大”以來,錫林郭勒盟牢記總書記囑託,認真踐行新發展理念,堅守戰略定位,保持戰略定力,全力保護好錫林郭勒大草原,守護好祖國北疆這道亮麗風景線。

錫林郭勒盟礦産資源豐富,是國家級煤電基地。為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鞏固草原保護建設成效,解決草原生態破壞問題,2018年開始,錫林郭勒盟對盟內自然保護區內的礦業企業,啟動三年有序退出工作。

今年,錫林郭勒盟把六成以上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對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渾善達克沙地柏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等6個自然保護區內67家工礦企業的73個採礦權和77個探礦權進行了依法退出及登出。

目前,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退出比例達到100%,今後,草原將不再新上礦山開發項目。

“進”是為了發展,“退”也是為了發展,進退之間,錫林郭勒盟探尋出一條保護與發展的雙贏之路。

站在錫林浩特中聯金河水泥有限公司大門前往裏望去,往日繁忙的生産情景已看不到,曾經高高的辦公樓、人來人往的宿舍樓、包裝站臺、生料庫、石灰石大棚、堆料大棚、原料立磨系統等設施已成平地,拆除工作的重心也由全面拆除轉移到零星掃尾、清運建築垃圾、灑水噴淋降塵、回填覆土恢復植被等方面.至此,錫林郭勒盟自治區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內工礦企業所有礦業權已全部登出退出。近日,記者跟隨內蒙古自治區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情況督導組前往錫林郭勒盟進行了實地採訪。

郝慶文一行赴中聯金河水泥有限公司調研廠房拆除及地質環境修復工作

不再上礦山開發項目

“過去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礦和非煤礦山,帶來了沉重的生態環境壓力。我們對小散礦山礦業權期滿不再延續,力爭到2023年將所有在期礦山全部建成綠色礦山,實現‘綠則存,不綠則退’……”這是錫林郭勒盟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之路的堅決態度和鄭重承諾!

曾經的錫林郭勒盟開啟了以能源為主的産業發展,“抓經濟、抓工業、抓項目” 集中上了一批露天煤礦和非煤礦産業,在帶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生態環境壓力。受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影響而積累的矛盾在上世紀末集中爆發,連續的各類自然災害使得草原生態急劇惡化,源自錫林郭勒的沙塵暴等自然災害直接威脅到首都北京乃至華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2005年至2006年間,錫林郭勒盟退化草地面積佔草地總面積的49%,西部和南部地區草地退化最為嚴重,退化面積已佔草地總面積的70%以上。其中,西部地區主要由自然因素和超載放牧所致,而南部則主要因過度開墾造成。

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構築祖國北疆萬里綠色長城,是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內蒙古自治區的戰略定位。錫林郭勒盟是距首都最近的大草原,也是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和萬里綠色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錫林郭勒國家級草原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國際生物圈監測體系的自然保護區,野生種子植物達1200多種,各類野生動物260余種,是我國草原類型複雜、保存較為完好、生物多樣性豐富,在溫帶草原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草原。

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指出“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憶體在67家工礦企業(限期2020年底前完成)”的整改任務。

中鋼集團錫林浩特螢石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位於錫林浩特市西南方向約36公里處,處在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保護內,是中鋼礦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螢石採選生産,礦區面積11.5368平方公里,是國內最大的螢石採選聯合礦山企業之一。按照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2020年4月,開始了拆除工作,公司副總經理徐小奇告訴記者,“作為企業,我們應該做出表率,離開這裡,雖然有遺憾,但是,我們理解國家,把資源留給子孫後代,這是我們的社會責任。” 採訪中,飄起了雨滴,身為江西人的徐小奇已在錫林浩特生活工作了7年,望著身邊綠油油的草地感慨到:今年的草原特別美,草的長勢也好,我非常喜歡錫林郭勒這片美麗的草原。他指著腳下整齊的一行行翠綠的小草説,“這是我們回填覆土恢復植被今年剛種下的,我們會繼續管護一年。”

正在拆除中的中鋼集團錫林浩特螢石礦

沉重的生態環境壓力使錫林郭勒盟下定決心不走老路,將全盟60%以上的區域劃入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紅線的劃定,則標誌著錫林郭勒盟生態文明建設進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按照“全面保護,點狀開發”的思路,初步劃定草原紅線面積18.26萬平方公里(基本草原全部劃入紅線內),意味著凡徵佔用草原等生態資源的建設項目立項前,都要進行前期預審,項目必須符合生態保護總體規劃,必須與生態紅線相銜接,必須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相一致,做到項目源頭把控,全程監督,為生態環境保護劃定了堅決不能觸碰的“高壓線”。

錫林郭勒市中聯水泥廠拆除前

錫林郭勒市中聯金河水泥廠拆遷後 

中聯金河已經拆除的廠房設備

不再在草原開口子新上礦山開發項目,不再在草原核心區規劃建設風電、光伏項目,對小散礦山礦業權期滿不再延續,加大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力度,深入推進礦山復墾綠化。健全綠色礦山規劃體系,開展綠色礦山建設行動。加強生産礦山達標建設,實施礦産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對不符合綠色礦山標準的企業依法依規逐步退出市場。將綠色礦山資訊納入企業徵信系統,大力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認真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程,推進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取料點地質環境修復。目前,錫林郭勒盟的神華集團北電勝利能源有限公司勝利露天煤礦、大唐國際錫林浩特礦業公司勝利東二號露天煤礦、內蒙古多倫協鑫礦業有限公司三處煤礦被評為一級安全品質標準化煤礦,勝利能源的勝利西一號露天礦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綠色礦山名錄和全國綠色礦山名錄。

截止2020年6月15日,2016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的錫林郭勒盟的18項整改任務,完成驗收銷號15項,1項正在履行驗收銷號手續,完成率88.9%。整改時限為2019年底前的9項立行立改、限期整改任務已全部完成;整改時限為2020年的9項任務完成整改7項(2項正在推進整改);2018年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草原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中涉及錫林郭勒盟整改任務24項,整改時限為2019年底前的9項立行立改、限期整改任務已全部完成;整改時限為2020年的15項整改任務已完成整改9項(6項整改任務正在推進)。

實踐證明,錫林郭勒草原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發展,而是如何發展。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綠色發展是關鍵。

“旅遊設施蠶食草原、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草原的問題日益突出(限期2020年底前完成)”。

郝慶文一行赴白銀庫倫布力敖包牧人之家督導整改工作

快速的人類活動使得草原上的物種有效棲息地不斷被侵佔和蠶食,旅遊、道路建設等頻繁的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極大威脅。牧人之家旅遊點隸屬於錫林郭勒市國有林場白銀庫倫牧場,最初建了三個蒙古包主要用於看護草場,隨著草原旅遊業的興起,2007年改建成五個蒙古包開始了旅遊生意。當天,記者看到拆除後的蒙古包原地以及車道上都種上了草籽;同樣隸屬於錫林浩特市的寶力根蘇木的烏拉穆沁旅遊點是一個因路而建的旅遊點,一條公路橫穿烏拉穆沁,有了交通的便利條件,2014年建成八個蒙古包,開始經營旅遊業,年收入在3、4萬元左右。據蘇木長剛寶力道介紹:“寶力根蘇木共有9個嘎查、2個居委會,每人平均草場面積1980畝,像這樣的旅遊點有14個,按照國家要求,目前也都已經全部拆除,有條件的按要求進行改建。”記者在兩個旅遊點已看不到曾經旅遊點的影子,個別的蒙古包只剩下框架。

郝慶文一行赴寶力根蘇木蘇木烏拉穆沁旅遊點督導整改工作

拆除後的旅遊點蒙古包框架

目前《錫林郭勒草原旅遊發展規劃(2020-2025)》已批復完成。4月初錫林郭勒盟文體旅遊廣電局聯合盟林草局再次對草原旅遊景區(點)進行全面排查,核定需要整改的草原旅遊景區(點)81個,目前,已完成整改75個,正在整改6個,均已納入臺賬管理,計劃2020年6月底前完成驗收銷號。

 該退的退下來 超載的減下去

錫林郭勒盟是典型的草原牧區,畜牧業是錫林郭勒盟的傳統優勢特色産業。全盟擁有18萬平方公里天然草原,佔內蒙古可利用天然草原面積的1/4以上,牲畜存欄量佔內蒙古的1/5以上,是我國北方重要的綠色畜産品生産基地。

1999年,錫林郭勒盟牲畜數突破1800萬頭只,高居全國地市級首位。這一數字,對於傳統的畜牧業大盟來説,無疑令人欣喜,但這種欣喜很快變成了憂患。超載過牧,靠天養畜,讓草原不堪重負,加之氣候變暖等原因,每年十余次的強沙塵暴,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草原變得千瘡百孔。美麗的錫林郭勒,一下子成為全國經濟落後和生態惡化雙重壓力最尖銳的地區之一。

減畜退牧,實現草畜平衡,是錫林郭勒草原化解生態危機的首要環節。算生態賬 算長遠賬 以最堅決的態度防止草原超載過牧,錫林郭勒盟從2001年起實行了大規模的草場休牧、禁牧、輪牧,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20年來,這項逐步完善實施的制度越來越得到廣大牧民的認可和支援,每年從4月上旬開始,全盟各地陸續進入30天至40天的春季休牧期,2億多畝草場迎來“帶薪休假”,佔全盟草場總面積超過80%。2016年,“減羊增牛”戰略在錫林郭勒盟應運而生,成為打破發展瓶頸,再造新優勢的轉捩點。

多倫百萬畝樟子松造林工程(圖片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正藍旗上都鎮黃旗嘎查牧民郝志軍介紹:在2016年之前,他家裏養著一千多只羊,因為載畜量大和羊刨食草根對草場的破壞,當時他家草場沙化十分嚴重。然而生態壞境惡化的同時並沒有帶來高收益,因為養殖量大,每年雇傭工人、購買草料、租賃草場都需要大筆開銷。後來實施“減羊增牛”,他把家裏的羊全部處理掉,改成養牛,這幾年,不僅他家草場越變越綠,收益也翻了幾倍,生態賬和經濟賬實現了雙贏像郝志軍一樣,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已經成為錫盟人的共識和自覺行動。

探索新發展理念,“把該退的退下來、超載的減下來,實現保護草原生態與增加牧民收入雙贏”。建立完善基本草原保護、草畜平衡、草場流轉、集體林權、水資源管理、礦業開發管理、農村牧區人口管理、資金保障等項制度;推進畜種改良,推廣早冬羔飼養,提高畜牧業效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抗災能力;強力推進畜牧業産業化進程,實現活畜加工基本不出盟,形成龍頭加基地的生産模式,數年的努力,有效地緩解了草場壓力,使錫林郭勒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生態系統基本趨於穩定。據統計顯示,2011年—2018年,錫林郭勒盟平均草原植被蓋度為44.19%、高度為26.37釐米、産草量為59.89公斤/畝,較多年前平均值分別提高了3.84個百分點、0.54釐米、20.31公斤/畝,多年生牧草種類明顯增加,優質牧草比重逐年上升,群落結構趨於優化,重現了沃野千里的生態美景。

“綠色”理念守護高品質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錫林郭勒盟按照源頭預防、過程式控制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四個層面設計,進一步完善保護草原生態制度體系,用最嚴格的生態文明制度為發展“保駕護航”,制定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草原保護利用建設,促進全盟草原生態持續好轉的實施意見》《徵佔用生態資源審查辦法(試行)》《生態環境聯合執法綜合治理工作方案》《天然打草場輪刈保護制度》等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政策性文件,將62.35%的區域面積劃入保護範圍,草原、森林、濕地、水域等重要生態資源區全部納入紅線管控。草原是錫林郭勒最大的資産,綠色是錫林郭勒最亮麗的底色和價值,生態是錫林郭勒最大的責任和潛力,保護好這片草原是錫林郭勒草原人民的頭等大事,也是最大的政治責任。為此,錫林郭勒盟在內蒙古自治區率先建立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工作考核辦法,並制定了具體的督查考評方案,明確了土地草牧場徵佔使用、草原植被、林地濕地、空氣品質、水質達標、自然區保護等6個方面28項具體考核指標,對地方黨委政府和責任單位實施評分制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評、追責問責的重要依據。

錫林河風光

錫林郭勒草原風光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已經成為錫林郭勒盟各族群眾的行動自覺。錫林郭勒從京津風沙源治理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樹立,顯示出全盟上下對於生態建設的堅持和決心。

當“錫盟速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的時候,錫林郭勒大草原也在恢復著昔日美麗的容顏。據統計,近幾年來,錫林郭勒草原的植被平均覆蓋度提高了13個百分點,渾善達克沙地人工草地面積由治理之初的不足9.3%提高到30%,流動和半流動沙地面積由7120平方公里減少到目前的4053平方公里,沙地外擴之勢得到有效遏制。

作為內蒙古重要的生態功能區,70年的滄桑巨變,錫林郭勒盟人更加突出生態“優先”地位,樹牢“綠色”理念,在高品質發展道路上揚帆起航。

“錫林郭勒草原風光”(圖片來源:錫林郭勒日報)

2025年,實現全盟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重要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萬元生産總值能耗水耗持續下降,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生態環境品質實現根本好轉,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總體形成,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為總體目標。立足資源稟賦,挖掘生態財富,推動生態産業化、産業生態化,構建符合戰略定位、體現錫林郭勒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天藍,雲白,草綠,水清,錫林郭勒草原向世人展示著迷人的美麗畫卷。

在這裡,可以貪婪地呼吸,那一陣陣草香沁人心脾。

(來源: 內蒙古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 作者:楊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