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桃花開十里,四月薔薇靠短墻。在2019年明媚的春日裏,《雪域 山水 藏地人》新書與期待已久的讀者見面。
發佈會當天,我迫不及待地找來新書,一睹為快。之所以心情如此迫切,主要有兩個原因:一來,該書作者金志國先生童年進藏,在藏生活30多年,上世紀80年代便成為有影響力的西藏作家。二來,曾與金志國先生共事過2年多的我,作為一名與西藏本無交集、因緣際會從事了涉藏工作的後輩,對那一代“西藏人”的高原生活和經歷,心懷高山仰止、雖不能至而心嚮往之的欽佩和探索心理。
書看罷,意猶未盡。4月18日又就一些感興趣的話題採訪了金志國先生。
圖為金志國先生接受記者採訪
憶雪域青蔥歲月 往事猶可追
“離開西藏的日子,最難忘的是所接觸的藏族人的表情和面孔,清澈的眼神,坦蕩的面容;不虛偽、不做作……無論是熟悉的朋友還是陌生人。”
“腦海中最常浮現的,是五月天拉薩周圍的山體,拉薩周圍的山被稱作八瓣蓮花,山上下雪,花瓣白雪皚皚;山下飄雨,地面濕潤;萬物復蘇,滿目青綠,那是讓人視覺和體感都極為舒適的高原之美。”談到來京工作這麼些年,夢回西藏最難忘的場景時,金志國先生如此感慨道。
翻開書卷,作者細膩的筆觸,對童年和青年時期生活真實、生動而戲謔的描述,讓讀者身臨其境般走近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西藏生活,感受到那一代“老西藏”為祖國的邊疆建設、為西藏的發展進步,揮灑青春熱血的純粹而理想的信念。讓人感動不已。
圖為中學時代的金志國(後排左一)
品讀這本書,如同觀賞一部電影,隨著作者的鋪陳,領略一幅幅關於西藏人文和傳統生活的影像;如同閱讀一位對西藏飽含深情的西藏人的“致青春手記”,將那些青蔥歲月的雪域故事娓娓道來:
進藏前送走安詳過世的奶奶的故事,不諳世事卻令人動容;
年少時在拉薩北面山腳,往山洞裏塞炸藥的故事,驚險刺激,讓人捏把汗;
從拉薩徒步赴山南旅行的故事,將衝動和熱情揮灑在荒蕪而厚重的高原,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昌都險峻的山道上騎馬賓士的故事,歷經傷痛而又心生豪邁……
此外,那些關於八廓街大院居民的生活情狀、在昌都牧場過夜等故事細節的描述,流露出作者有趣、可愛、率真的性情;往昔歲月的映印,更展露出時代的變化、藏地的變革和民眾生活觀念的躍遷。
看西藏翻天覆地 變化的年代
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數十年來,西藏在社會、經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在《雪域 山水 藏地人》一書中有著直觀而充分的體現。金志國先生以文學的語言,從親身經歷著筆,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進行文學性的描摹和記錄,以期透過事件表層的“框架”看到更豐盈的內核,從而更鮮活地展現那段歷史。
作為見證者和參與者,談及西藏幾十年來最大的變化時,金志國先生説:“西藏的發展進步,真的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每一步都很不容易、很艱辛;1969年之後的50年,我算是見證者,每十年的變化都是一個飛躍,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在悄然改變,人們的談吐、關注、分享的生活內容在不經意間發生著變化,而這些內在的變化只有有過以往的經歷才會強烈地感受到。人們的觀念,對事物的理解和對世界的看法,也都在變化。這些變化又會影響到人們的思維。”
圖為上世紀80年代,金志國在藏北草原
“外在方面,上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的衣著普遍比較破舊,日常生活工具大都是自己手工打制的,比如鐵桶、箱櫃、凳子、爐子、洗衣盆都是用鐵皮敲出來的,房屋、道路狀況更是今天難以想像……全國支援西藏後,發展更快,崇山峻嶺間,已然實現了現代化的全覆蓋,變化太大太大。”金志國先生有點激動地説道。
金志國先生受訪時表示,他相信,西藏的未來會越來越好。儘管受國際政治博弈的影響,一些人總希望西藏不穩定,“我們要保持定力,著眼當下,在物質生活日益得到保障的同時,更要努力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強各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富足,從而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狀態。”
最稀缺的是氧氣 最寶貴的是精神
掩卷沉思,耳畔迴響起金志國先生為我們做“老西藏精神”講座時分享的故事和體會,仿佛看到上世紀70年代雪域高原的蒼茫大地和一群風華正茂、滿懷壯志的青年人……也許,您也會好奇,支撐那一代“老西藏”和在藏工作幾十年,甚至終身貢獻給西藏事業的動力究竟是什麼?
圖為新世紀的林芝農區新居
“我少年時去西藏生活,上小學、中學,之後因為作文寫得好,被當時的西藏文化局招工為創作組學員,開始從事與文化相關的工作。青年時代我還夢想過當解放軍呢,結果沒當成,現在回頭想想,如果真當了兵,我也一定會是一名好兵,而且會一直在部隊待下去,不轉業、不退伍,”金老師淡然地説,“工作之後就全是聽組織安排。組織説什麼就是什麼。到昌都、那曲長期下鄉,先後在西藏群藝館、西藏文化廳、《西藏文學》編輯部、西藏文聯等單位工作……後來調北京,沒有一件事是我自己主動選擇。事實上,説到從事西藏工作,這也是人生命運使然,不是我主觀的刻意,不以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但我非常慶倖命運把我和西藏聯繫在一起,我為西藏這片土地和人民感到驕傲,為我自己三十多年的西藏歲月感到自豪。”
圖為上世紀90年代的西藏農村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産黨員捨棄常人所擁有的、放棄常人所享受的,紮根雪域高原,矢志艱苦奮鬥。
西藏的發展日新月異。未來的任務依然艱巨,發揚優良傳統,不斷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當為吾輩不懈奮發之動力。
(作者:夏炎 圖片由金志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