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文化惠民新舉措:音樂盛宴不斷"圈粉"高雅藝術不再"高冷"

發佈時間:2019-04-01 09:32:42丨來源:內蒙古日報丨作者:院秀琴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以音樂會為代表的高雅藝術的發展,正是人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欣賞能力不斷提升的一個生動注腳。

EI組合演奏《大地》

畢秀古爾獨奏《查爾達什》

女聲獨唱《罕山的雪》

三弦協奏曲《Concertino》

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

這個3月,連續多場音樂盛宴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和烏蘭恰特大劇院精彩上演。三八婦女節專場音樂會——《足尖上的優雅》中外經典芭蕾音樂集錦,曼哈頓弦樂四重奏音樂會,致敬托尼獎百老彙最經典旋律演唱會,阿瑪杜斯吉他二重奏……幾乎場場爆滿。

隨著一系列文化惠民舉措的持續推出,越來越多的內蒙古人走進音樂會演出現場,獲得高層次的文化享受和藝術熏陶。曾經“高冷”的高雅音樂藝術,正在打破人們心目中的固有印象,在北疆草原“圈粉”無數。

“現在,像音樂會這樣‘高大上’的藝術形式越來越多了,我們能充分感受到高雅藝術的魅力。我們年輕時候談戀愛,想聽個音樂會,那會兒根本沒有!”3月20日,2019《春天的旋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完美落幕,呼和浩特市民王先生笑著發出感嘆。

這場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會,既有草原音樂的宏大交響,更有世界名曲的草原表達。經典民族管弦樂曲《千里草原》和《那達慕序曲》,蒙古族傳統樂器畢秀古爾獨奏世界名曲《查爾達什》,經過重新配器和編曲、樂隊化協奏式演繹的曲目《歸》,我國著名作曲家辛滬光所作的馬頭琴協奏曲《草原音詩》等精品佳作,帶來了極具草原文化特色的高雅藝術享受。

演出場次越來越多,創作熱情水漲船高,融入草原民族音樂元素的創作更是氣象萬千。今年以來,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民樂團陸續推出多場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團長葉爾達對記者説,今年他們的演出計劃中,最值得期待的兩場音樂會是《有生命的馬頭琴》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推出的《永遠的讚歌》。此外,將於4月底舉辦的推出新作品的音樂會和5月份的進京展演也值得期待。

各大演出團體參與的“草原音樂週末”系列惠民演出活動,以及“定時定量”的走訪基層惠民演出計劃,使烏蘭牧騎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傳承和發揚。“雖然音樂會對劇場的要求比較高,但是為了做惠民演出,我們也會想辦法去克服,首先曲目上會選擇一些容易讓觀眾聽得懂的、短的曲子,其次演奏隊伍也不會那麼龐大,走訪基層一般是三四十人的隊伍。”葉爾達説。

發放惠民票、制定惠民票價,讓普通市民輕鬆走進音樂會現場。據了解,不少音樂會都提供免費線上惠民票和部分低價惠民票,觀眾只要花10至20元就可以欣賞一台高水準音樂會。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辦公室負責人杜敏告訴記者,他們的2019音樂季在1月24日晚就已經拉開了帷幕,樂團攜手青年指揮家昊夫、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勞黎一同奏響了《紀念門德爾松誕辰210週年》交響音樂會。3月31日,2019音樂季“名家與經典”——《不朽的柴科夫斯基》交響音樂會也將奏響。這場音樂會的售票更是火爆,4個小時之內就已售罄。此後,除音樂季音樂會外,在一些重要的節點也會陸續推出節慶系列音樂會,幾乎每週都可以讓觀眾聽到不同主題的音樂會。

以音樂會為代表的高雅藝術的發展,正是人們文化生活不斷豐富、欣賞能力不斷提升的一個生動注腳。“這些年內蒙古在高雅音樂這塊也發展得很快,我們也在跟世界接軌,努力跟發達地區的交響樂團做到同步,呼和浩特的觀眾現在已經養成了欣賞音樂的習慣,而且欣賞水準越來越高,隨著音樂季的節奏,觀眾們跟我們能夠達到同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副團長、藝術總監柴林告訴記者。

近年來,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在培養首府觀眾欣賞高雅音樂的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觀眾數量也隨之有了大幅度增長,柴林介紹,他們定期舉辦音樂會,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化生活品質,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高水準的文化享受,同時也可以引導和提升人們的藝術欣賞水準;另一方面,近年來琴童數量越來越多,定期舉辦音樂會也可以滿足琴童的學習需求。“培養觀眾很不容易,現在週末來聽場音樂會已經成為首府觀眾的習慣了。”

古典音樂、高雅藝術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得益於內蒙古文化事業的長足進步。隨著現代文化産業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健全,內蒙古一些文化企業和文藝院團不斷錘鍊專業技能、創新生産經營機制、培育新型文化業態,為高雅藝術的普及打開了更多想像空間。對此,呼和浩特觀眾孫睿深有感觸:“咱們內蒙古本土樂團舉辦的一些音樂會,整體還是挺好的,無論是舞臺效果,還是曲目的選擇,都非常好,既平易近人,又能體現出高雅藝術的特點,一點兒都不比國外的交響樂團差!”

(作者:院秀琴、原標題:內蒙古文化惠民新舉措帶來新氣象——音樂盛宴不斷“圈粉” 高雅藝術不再“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