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奇凡:制定“三個100” 提高辦案品質

發佈時間:2019-03-10 15:26:53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 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奇凡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以後,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創新,今年,計劃通過“三個100”作為風向標和指揮棒,助力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系統提高辦案品質。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奇凡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以後,內蒙古自治區監察委員會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創新,今年,計劃通過“三個100”作為風向標和指揮棒,助力內蒙古自治區紀委監委系統提高辦案品質。

記者:2018年是內蒙古自治區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起步之年。自治區監察委員會成立一年以來,在體制機制方面採取了哪些創新舉措?取得哪些成效?跟我們分享一下。

劉奇凡:《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以後,我們結合實際,在體制機制上進行了創新。主要是三個方面。

一是創新了組團辦案機制。我們把紀委的力量、監委的力量與政法部門和下屬的紀檢監察部門的力量組合起來,根據每個案子的情況進行組團。比如,大的案件,我們考慮30人成為一個辦案組團,中等的案件是20人成為一個組團,小的案件是10人一個組團。在每個組團裏,既有骨幹和精英,也有剛入門的新手;既有自治區紀委機關的幹部,也有基層的幹部,發揮各方面的綜合優勢辦案。

二是創新了紀法銜接機制。原來紀委辦案就負責紀律審查,現在監委成立以後還要負責監察調查,必然由我們直接面對公檢法等部門。我們根據新的形勢,建立了“1+4”工作體系。“1”就是紀委監委機關,“4”就是“公檢法+政法委”這四個部門的銜接機制。我們對案件進行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以後,直接由政法部門移送到檢察院公訴部門,這個機制經過一年的運作已經比較順暢。

三是創新了數據的利用機制。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規定,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和協調,我帶著紀委監委同志到相關部門走訪,給他們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向他們提出共用數據的請求,各個部門很贊同,也很認可。去年一年,我們與37個部門打通了數據共用,接進了137項大數據。數據接進後,對我們快速識別問題、發現線索、判斷案情有很大幫助。這個機制標誌著紀委監委的反腐敗工作已經邁入了大數據時代,以上三個機制是近一年來初步探索的制度性成果。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奇凡(攝影:郭小天)

記者:我們了解到去年一年在查處腐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2019年是“高品質辦案年”,接下來怎樣開展這項工作?

劉奇凡:《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後,我們已經探索了一年,今年不能一直探索,而是要走向規範,規範的標誌就是辦案品質。我們把“開展高品質辦案年”活動作為工作抓手,來提高工作品質和工作水準。開展這個工作是完整的系統的方案,最明確的是抓三點,以帶動自治區三級紀委監委同向前進、提高品質。

3月9日,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紀委書記、監委主任劉奇凡(攝影:郭小天)

一是堅持以審判為中心的辦案標準。所有的辦案必須經得起審判這個檢驗標準,最大限度防止錯案、假案、冤案,最大限度查證、查實違紀違法犯罪的證據,這樣能夠準確地判斷問題、精準地處理問題。審判標準這一條要牢牢抓住。

二是打造兩支精兵,一支是大數據分析師,一支是談話突破人才。大數據分析師的培養可以為我們用大數據手段來進行案件查處工作提供根本的人才保障。只有通過培養大數據分析師,利用大數據手段,才可以快速準確地判斷問題、查處問題。大數據分析師培訓班採取的是訂閱網上課程,每天晚上給他們上課。請大數據企業的專業人才給他們講實戰分析,啟發他們的思路。

三是考慮用“三個100”的結果引領“高品質辦案年”。第一個“100”是評選100個監督檢察的優秀案例。中央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已經形成了監督檢察、審查調查分設的模式。分設的主要目的就是強化監督、做精調查。監督的任務很重,監督強了,任務就少了。我們考慮建立100個監督的案例,從各個方面進行監督。去年,我們在民政系統開展了違規發放傷殘證的治理,發現了很多問題,收繳了很多違規領取的資金,徹底整改了存在的制度漏洞,這是一個很優秀的監督案例。以後這種案例會更多,監督得越好,問題發現得越少,腐敗問題的治理也就越好。

(原標題:劉奇凡:制定“三個100” 提高辦案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