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深處來了文藝輕騎兵

發佈時間:2018-08-21 09:28:26丨來源:​新華網丨作者:楊騰格爾丨責任編輯:阿藝思

​17日一大早,牧民敖其爾巴圖穿好蒙古袍,和嘎查裏的眾多牧民站在草坡上遠望,等待著上海、內蒙古兩地的藝術家前來演出。

17日一大早,牧民敖其爾巴圖穿好蒙古袍,和嘎查裏的眾多牧民站在草坡上遠望,等待著上海、內蒙古兩地的藝術家前來演出。

當日,第15屆中國·內蒙古草原文化節暨第20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內蒙古分會場“學習烏蘭牧騎精神”藝術家走基層活動在蘇尼特右旗舉行,來自上海和內蒙古的藝術家深入到桑寶拉格蘇木巴彥淖爾嘎查,為牧民們送上一場精彩的演出。

天為幕、地為席。(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一首《讚歌》拉開了演出的序幕,隨後藝術家們帶來了《莫尼山》《乳香飄》《賽馬》《紅旗飄飄》等精彩的演出。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隊員的群舞《多彩塔牧沁》再現演員們與牧民朝夕相處的生活片段;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廖昌永在藍天綠草間席地而坐,與牧民面對面,深情地唱起《往日時光》和《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將演出推向高潮。

在觀看演出中,敖其爾巴圖時不時的擦拭著眼淚,談起感受,樸實的他連説“好!非常好!”


廖昌永與牧民互動。(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廖昌永與蒙古族舞者共同表演節目。(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演出現場。(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演出結束後,廖昌永説,能來到內蒙古成立第一支烏蘭牧騎的蘇尼特右旗,真正做一回“紅色文藝輕騎兵”,覺得很幸福,“坐在草地上的一剎那,我感覺我的心都融化了。這才是真正踐行‘紮根群眾,堅持為人民服務’的烏蘭牧騎精神。站在這裡歌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民需要藝術,藝術也需要人民。”

本場演出是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內蒙古分會場“學習烏蘭牧騎精神”藝術家走基層活動深入蘇尼特右旗的重要內容之一。演出前,上海文藝工作者們和蘇尼特右旗的新老隊員共同參加了弘揚烏蘭牧騎精神“不忘初心種文化,全心全意為人民”主題黨課,重溫了烏蘭牧騎成立、發展壯大過程中的動人故事與精神內涵。16日晚,上海、內蒙古兩地藝術家還在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廣場開展了惠民演出。

演出現場。(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現場觀眾。(新華網 楊騰格爾攝)

烏蘭牧騎,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嫩芽”,後被引申為“紅色文藝輕騎兵”,是適應草原上地廣人稀特點而誕生的文化工作隊。1957年,蘇尼特右旗成立了由9名演員組成的內蒙古第一支烏蘭牧騎。他們的節目靈活新穎、貼近生活,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廣受草原人民喜愛。此後,內蒙古各地紛紛效倣建立各自的烏蘭牧騎,目前全區活躍著75支烏蘭牧騎,每年演出超過7000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