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兒女>草原驕子>

蒙古族銀飾藝人阿其圖:“匠心”需要堅守也需要創新

2018-04-25 17:20:05 | 來源:中國網草原頻道 | 作者:阿藝思 | 責任編輯:阿藝思
摘要:有40年制銀器經驗的阿其圖是內蒙古銀器製作業的一名小有名氣的“純手工銀匠”。他創辦的蒙雕銀飾工作室,一直以來堅持純手工雕刻銀品,由於執著于對銀器品質的追求,受到顧客青睞。

       

      銀器,凹凸的面紋裏,藏有歲月的光華、光陰的故事,還有手工藝人代代相傳的心血和驕傲。

      酷愛銀器的蒙古族,一直把擁有精美的銀製品作為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財富的象徵。一件精雕細琢的銀飾品,總讓粗獷豪放的蒙古人多了幾分典雅與雍容、精緻和溫潤。

      生活中,蒙古族銀器品種繁複多樣,有銀碗、銀壺、飲酒器皿、頭飾銀簪、各種馬具鞍花等。現代社會,傳統制銀工藝日漸走向千家萬戶,不再是單純的生活用具和財富象徵,更成為一種時尚,以一種結合了原始氣息的現代之美,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追捧和喜愛。

       

       上午8點,阿其圖一如既往準時出現在工作室,拿起工具,一坐便是8個小時。這麼多年,日復一日,這個習慣一直沒有改變。

     “興趣愛好推動著我每日的工作,主要也是怕停下來手就生了。”有多年制銀器經驗的阿其圖是內蒙古銀器製作業的一名小有名氣的“純手工銀匠”。他創辦的蒙雕銀飾工作室,一直以來堅持純手工雕刻銀品,由於執著于對銀器品質的追求,受到顧客青睞。

       在採訪中,阿其圖介紹,他9歲那年第一次在父親朋友身旁開始學習製作銀器,阿其圖從小就沐浴在制銀環境中,他的同姓祖父也是一位銀匠。阿其圖的第一位師父,也曾拜師在他這位祖父門下。師父已經離世,但阿其圖一直非常思念且感激他。

       起初一段時間,阿其圖的家人不支援他的銀匠之路,因為當時手工制銀條件有限,製作銀器的環境和制法比較傳統,是用嘴吹的方式,學起來比較艱苦。2000年對於阿其圖來説是很有意義的一年,這一年他終於可以追尋夢想,拜師在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烏拉特銅銀器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布仁畢力格門下學習,並很快成為其得意門生。

       阿其圖説:“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技藝很重要、不能丟,但創新技藝更應創造性地嘗試和應用。

       阿其圖饒有興致地向記者介紹了制銀工藝四個基本步驟:將銀液灌入事先準備好的模子,待其冷卻;將冷卻後的銀,敲打成銀板或用延展工具敲成需要的形狀;由工匠畫上需要雕刻的圖形,然後用鏨刀進行鏨刻;最後在畫好的銀板用小錘和專用工具,敲出形狀。

       如果有複雜工藝,還需借助焊藥。在接觸點上鋪上焊藥,加熱至焊藥熔化即焊接成功。製作一件銀器一般需要敲打三日,如果想製作的更加細緻,花費七天也不是沒有可能。

       阿其圖制銀比較擅長于動物的圖案,尤其是梅花鹿與野豬,他銀器作品裏的野豬和梅花鹿總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阿其圖説這是源於他從小的生活環境,在家鄉呼倫貝爾,這兩種動物非常多,而觀察他們的形態動作,是他兒時的最大樂趣。

       “匠心需要堅守”,阿其圖始終銘記布仁畢力格師父的囑託,在堅守中不斷傳承、創新,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蒙古銀器製作第一代傳承人,看到在“文化絲路”的發展背景下,很多國家的制銀技藝被引入、交流,阿其圖興奮且堅定,認為這是很好的學習和發展機遇。

      提到傳統手工藝的新時代傳承和創新,阿其圖説:“傳統的蒙古族制銀工藝,如果沒有人去做,就會逐漸消失,所以我收了幾位學徒,要把這項技藝傳承下去,這不僅是我的事業,更是責任。”

       “這幾年,由於黨和政府對非物質文化遺産和傳統手工藝的重視,內蒙古的銀器製作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時機,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精進、堅守、創新,引領新一代年輕人關注、熱愛並傳承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産,讓內蒙古傳統銅銀器製作技藝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説話時,阿其圖不由地望向窗外,目光篤定而堅毅。

       欣賞更多阿其圖作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