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態>焦點關注>

內蒙古五原縣:5萬畝鹽鹼地改鹽增草興牧

2018-03-27 16:27: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 作者:錢其魯 | 責任編輯:蘇文彥
摘要:春節假期過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榮譽等3個村,拋撒機開始將黑色的腐熟肥均勻地拋灑到鹽鹼地裏,原來白花花的鹽鹼地一時間成為了黑土地,令人仿佛已經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春節假期過後,在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五原縣隆興昌鎮榮譽等3個村,拋撒機開始將黑色的腐熟肥均勻地拋灑到鹽鹼地裏,原來白花花的鹽鹼地一時間成為了黑土地,令人仿佛已經看到了豐收的希望。

看著村裏7百多畝中重度鹽鹼地呈現出的新面貌, 榮譽村一組組長王成林興奮地説:“我們親自觀摩過鹽鹼地是怎麼改良的:用明沙、脫硫石膏改良土壤,地下埋了暗管排鹽,再撒上腐熟肥,效果很好。農民不用花一分錢,就能把不怎麼長莊稼的地改良好。國家這麼關心我們農民,我們真是説不出的高興!”

巴彥淖爾市共有耕地1072.8萬畝,其中鹽鹼化耕地484萬畝,佔自治區鹽鹼化耕地面積的46%。去年,巴彥淖爾市從自治區爭取到了5萬畝“改鹽增草(飼)興牧”試驗示範項目,今年起正式實施,為期1年,總投資1.5億元。

項目區位於五原縣隆興昌鎮,涉及3個行政村、16個村民小組、1209戶、4137人,其中貧困戶80戶127人,有輕度鹽鹼地0.75萬畝,中度2.5萬畝,重度1.3萬畝,鹽鹼荒地0.45萬畝,是巴彥淖爾市最具代表性的集中連片鹽鹼區。項目針對不同類型的鹽鹼地,分類實施鹽鹼地改良工程,並實施灌排體系、土地平整、道路交通、林網綠化、村莊整治等其他配套工程。

“不同以往的是,這次鹽鹼地改良將農田配套措施一起實施,更加有利於機械化作業、排鹽等等,可以説比以前單獨進行改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已經從事鹽鹼地改良10年的五原縣農牧業局副局長李二珍格外高興。

為了切實做好此項工作,五原縣成立了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各相關縣委常委、副縣長任副組長,各職能部門及鄉鎮為成員的實施“改鹽增草興牧”試驗示範項目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15個專項推進工作組。與中國農科院、清華大學、南京土壤研究所等18家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由國家、自治區和巴彥淖爾市相關專家組成的技術指導團隊,包括院士、研究員、教授等50余人。還聘請了專業技術公司,制定鹽鹼地改良方案。

在廣闊田地間的一塊空地上,一間茅草屋樣式的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裡是五原縣去年新建的鹽鹼地改良展廳。展廳用圖片、文字、實物等展示了鹽鹼地的形成、治理歷史、當地耕地土壤類型、暗管排鹽技術等。

對於此處,李二珍還透露了縣裏不小的“野心”:“項目圓滿竣工後,我們想通過實地、圖片、數據、模型等方式,集中展示各種改良技術對比效果,發揮示範作用,將這裡打造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鹽鹼改良博物館。”

此外,依託該項目,五原縣還將努力實現耐鹽牧草規模化種植,生態迴圈養殖,土地集中流轉、促進規模化經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等多個目標。還將在鹽鹼地改良的基礎上,建設集現代農業、迴圈農業、休閒農業、農事體驗及農畜産品加工貿易、電商物流、健康養老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目前,該項目正在穩步推進中。其中,在土地集中流轉方面,達成合作意向12家,落實土地流轉1萬畝。推進規模化種養殖方面,已完成各類優質牧草和農作物種植規劃,計劃種植耐鹽牧草、優質牧草、有機小麥等近3萬畝,正在與企業、農戶對接;養殖業方面,與有關企業進行了積極洽談,在項目區全面推行農企合作養羊模式,還引進一家企業將建設50萬隻奶山羊養殖基地。精準扶貧方面,優先在61貧困戶屋頂安裝分佈式光伏扶貧電站,每戶3KW。目前已安裝53戶,上網發電2戶。

據了解,五原縣將通過實施“改鹽增草(飼)興牧”示範項目,整合鹽鹼地改良技術路徑,總結出可推廣可複製鹽鹼化耕地綜合治理技術模式,達到耕地增加、地力提升、農民增收、産業發展、生態修復、一二三産深度融合、助推鄉村振興的綜合效益,為全市乃至全自治區大面積實施“改鹽增草(飼)興牧”工程,積累經驗、作出示範。(原標題:五原縣:5萬畝鹽鹼地“改鹽增草(飼)興牧”進行時)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