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藍天白雲下,碧綠的草原上,潔白的蒙古包好像一朵朵白蓮花。
早期的蒙古人住“茅屋”,這種茅屋,北美的某些土著民族如今還保留著。蒙古包古時稱穹廬,氈帳,旗帳。蒙古包歷史悠久,詩曰: “聖主的時代將其革新,古老的習慣使它形成,英雄的民族寶貴的殿堂,草原牧人雪白的氈房。”蒙古包融入了草原,遊牧民族的智慧融人了蒙古包。
蒙古包呈圓形,佔地面積小,頂為拱形,沒有任何棱角,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抵抗風沙。蒙古包有幾十根烏尼平均受力,能承受幾千斤壓力。由於頂圓下陡,下幾天雨也不會倒塌。祝詩中唱道: “從南面望一望,五台的文殊菩薩,摸過頂的氈房;從西面望一望,拉薩的班禪大師,摸過頂的氈房;從北面望一望,南海的觀音菩薩,摸過頂的氈房;從東面望一望,宗喀巴大師,摸過頂的氈房。”四面都有老佛爺保有,再大的風沙也不怕。
蒙古包分架木,氈子和繩子。架木包括套瑙、烏尼、哈那和門。套瑙圓形,位於頂部,固定烏尼。烏尼就是數根長短一致的掾子,連接套瑙和哈那,構成蒙古包的屋頂。哈薩克族氈房的烏尼在連接哈那的一端呈弓形彎曲狀,這樣能使蒙古包高些。哈那為墻壁,是由皮釘固定起來的有伸縮性的木質支架。哈那一般4到6個,圍成圓形,成為蒙古包的圍墻。另外還有一米多高的門框和門。蒙古包外面都用毛氈圍起來,包括頂氈、頂棚、圍氈、氈門等。頂氈方形,位於頂部,可隨時拉開和關閉。圍氈一層,有的可加厚,還有固定氈子的毛繩。製作蒙古包除套瑙,門用少量木材外,其餘都用樹枝和灌木條,氈子和毛繩都是自己趕制,只要嚴格按照尺寸規格,家家都可自行製作。
一個蒙古包兩峰駱駝或一輛牛車就可運走,一兩個人拆卸僅40分-鐘,一個小時又可重新搭起。
蒙古包的哈那有伸縮性,高則窄,低則寬,一般常用哈那的寬窄來控制蒙古包的高矮和大小。春秋風大時,蒙古包低一些以減小風的阻力:
夏天雨季高些,頂陡而不至漏水。新蒙古包常有4個哈那,隨著人口的增加,哈那可增到五個、六個,而成為大蒙古包,古時有十幾個哈那,能坐上千人的特大蒙古包。
蒙古包不透風,冬季可加氈。儘管氣溫零下30度,包裏還很溫暖。
夏天把圍氈撩起來,就成了涼亭。蒙古包佔地不大,選址不嚴,夏天選擇涼爽的高處,冬季在向陽避風的地方。
蒙古包向東南,灶火居中。西北放佛桌,東北方向放女人的用具,依次為被桌、箱子、碗架等,西側為男人的東西。蒙古包東側為女人活動的場所,男人們在西側。蒙古包物品都是固定不變的,佔地小,搬動方便,男女老幼,主人客人都有一定位置,習慣了非常方便。
蒙古包呈圓形,體現蒙古族天圓地方,人在其中的哲理。白色與日月星辰及火光一致,是光明和純潔的象徵。蒙古包門朝東南,一方面與蒙古人崇尚太陽一致,另一方面又可避免風寒。灶火居中,位於全家中心,一方面可使包內均勻受熱,做飯方便,避免碰撞,另一方面又體現了蒙古族對火的崇拜。
蒙古族重禮節,尊老愛幼,又十分好客。蒙古包裏的座次坐法和招待客人的規矩有很多講究,而且非常嚴格,老人或年長客人坐在首位,即西北方向緊挨老佛爺的位置,其他人按年齡依次坐下,女人在東側,男人們在西側,客人來到,特別是老人,一般要出迎、牽馬、問候,對客人一律以奶茶、奶食招待。生活垃圾倒在蒙古包東南方向幾十米遠的地方,解手的位置是女人在東南方向,男人在西北方向。搭新蒙古包,新婚夫婦建新家,要舉行新包宴。親戚朋友、左鄰右舍都來幫忙,唱歌祝福,表示是眾人幫助建的新家,住的長久,日子過得幸福。
蒙古包架木做工精細。祝詩中唱到: “渾圓的套瑙似金輪,輻射的烏尼如平股,四週的哈那如賣花,雙扇的木門似雙魚。”氈子周邊有各種圖案花紋,中間是吉祥的圖案,門氈上繡著花鳥猛獸。蒙古包的傢具也是一種裝飾品,從佛龕、被桌、箱子到碗架,無不彩繪刀馬人物、翎毛花卉、山狍野鹿,而且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坐在蒙古包裏是一種藝術享受,而從外面看,蒙古包就好像一朵待放的芍藥花。
四個哈那的蒙古包,正好有60根烏尼。根據日光從套瑙照進時,照到蒙古包不同位置而劃定時間,來安排一天的工作,如午後太陽照到碗架腿上,牲畜該回來了。蒙古包用氈子圍成,對外界的動靜十分敏感,大大提高了對家畜、來人及猛獸的警覺。夜間把頂氈打開,躺在被窩裏,就能眼望星月。
蒙古包是不動泥土的游動式房子。搬遷後,垃圾、牲畜糞便成了植被恢復的肥料。因此蒙古包住地往往植被更加蔥綠,羊草等寬葉子喜氮植物比例增加。蒙古包充分體現蒙古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天地合一的哲學思想。
倣照藍天的樣子,才是圓圓的包頂;倣照白雲的顏色,採用羊毛氈製成;模擬蒼天的形體,天窗才是太陽的象徵;模擬天體的星座,吊燈才是月亮的原型。這就是穹廬,蒙古人的家庭。
蒙古包拯救了內蒙古草原。輪牧是合理利用草場的最佳方式, “走敖特兒”是蒙古族牧民利用天然草場的最合理模式,是遊牧民族多年適應草原環境的最佳策略。如果説老北京的文化主要發生在四合院的話,那麼草原上的蒙古包則是孕育蒙古族文化的搖籃。人類為了更好地與大自然和睦相處,游動式房子將來很可能會成為最佳選擇,蒙古包就成了最好的借鑒。當然蒙古包也要步入現代生活,但絕不能簡單地只作為住房,人為的使其消失然後實現牧區定居。只有蒙古包才能把牲畜糞便、垃圾和病魔完全丟下,成為恢復植被的肥料;只有蒙古包牲畜才能經常採食到清潔的優良牧草,使我們永遠生活在新鮮的大自然的懷抱。蒙古包是大地母親頭上的珍珠,融匯了蒙古族人民的信仰、情理、文化和智慧,也融入了大草原。圓圓的蒙古包把我們緊緊地圍存一起.尺情享受友人的情誼和家庭的溫暖,蒙古包必將以優良的傳統和新的面貌,把我們帶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