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文化> 熱點新聞

長生天賜予我們忠誠的夥伴駱駝,關於蒙古族祭駝

2016-01-11 11:53:34 | 來源: 草原文化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蒙古族祭駝習俗源遠流長。在歷史悠遠的生産生活實踐中,駱駝在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成為人類最忠實的夥伴。

 蒙古族祭駝,是流傳于蒙古族牧駝群眾中的一種集宗教信仰、傳統生産、人文思想為一體的民間活動。蒙古族祭駝以雙峰駝為對象,較大規模的祭駝在雙峰駝的主要産區進行,非主産區以牧戶為單位舉行小型的祭祀。雙峰駝産區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拉善蒙古族祭駝,由祭公駝、祭母駝、祭駝群等內容組成。

  蒙古族祭駝——歷史溯源  蒙古族祭駝習俗源遠流長。在歷史悠遠的生産生活實踐中,駱駝在為人類做出卓越貢獻的同時,也成為人類最忠實的夥伴。鋻於駱駝對人類的貢獻,蠻荒時代的遊牧人視駱駝為天賜之神物,把駱駝的形象用以供奉。這就是蒙古族祭駝的雛形,可溯源於舜。
  唐朝開始,從宮廷到民間都廣制駝像,用以祭供。西安出土的唐三彩就是駱駝作為祭供用品的歷史實物。牧駝人家從陳列供放到焚香祭拜,歷代傳襲,不斷豐富內涵,逐漸形成習俗。元朝時,駱駝運輸隊隨成吉思汗西征,再樹功勳,致養駝祭駝之風大興,明清至鼎盛。凡養駝戶,都有祭駝習俗。

  蒙古族祭駝——祭祀內容  蒙古族祭駝,是流傳于蒙古族牧駝群眾中的一種集宗教信仰、傳統生産、人文思想為一體的民間活動。蒙古族祭駝以雙峰駝為對象,較大規模的祭駝在雙峰駝的主要産區進行,非主産區以牧戶為單位舉行小型的祭祀。在雙峰駝産區最具代表性的是阿拉善蒙古族祭駝,由祭公駝、祭母駝、祭駝群等內容組成。祭公駝是區域性的組織活動,一般在寺廟集中舉行。祭母駝和祭駝群則是以水井為中心的相鄰牧戶為片區,分散進行。
  蒙古族祭駝——盛行地區  阿拉善盟是中國駱駝的主要産區,全盟駱駝數量最多時達到25萬峰,佔全國駱駝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全盟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荒漠戈壁佔80%以上。植被覆蓋率不足20%。牧草種類以“扎幹”即梭梭和珍珠、紅砂等29種灌木和半灌木牧草為主,是駱駝主要的採食牧草。阿拉善獨特的自然環境,選育和造就了駱駝這種耐乾旱、耐粗飼的優良畜種,使草原和畜種相得益彰。從古迄今這裡都以生産駱駝聞名,是中國的“駱駝之鄉”,自然也就成為蒙古族祭駝的發源地和盛行區。
  蒙古族祭駝活動的分佈區域較為廣大,最集中的地區在阿左旗的烏力吉、銀根、吉蘭泰、敖倫布拉格,阿右旗的塔木蘇、筍布爾、努日蓋,額濟納旗的溫圖高勒、古日乃等地。祭駝活動主要在這些地區的蒙古族牧民中舉行,同時輻射全盟各蘇木鎮及相鄰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等市的部分旗縣,以及青海、甘肅、新疆及蒙古國的部分地區。蒙古族祭駝——祭兒駝程式祭兒駝有以下程式內容:
  祭祀儀式的主持。主持人實行逐戶交接、輪流“坐莊”形式,在前一屆結束時即已確定。本屆活動開始前完成邀請喇嘛、準備炊具、賽事安排等事宜。
  各牧戶準備祭祀供品和其他用品。收集齊各自的駝群,特別是種公駝和適齡母駝,都要趕到現場。帶足自己全天的飲食和其他生活用品。
  祭駝當天不用通知,牧民自行前往。儀式早晨開始,首先點燃敖包聖火,喇嘛開始誦《貢吉勒塔目》,祭眾先轉敖包,在敖包上供奉哈達、食品,把帶來的駱駝鼻棍子、韁繩拴挂在敖包上,然後祭灑白酒等。誦經結束後進入廟內,點燃酥油燈許願。在駱駝神像前擺放供品,有煮熟的羊背子、奶食品、水果、哈達等。
  祭兒駝朗誦祝詞
  尊貴高尚的駱駝神啊,
  請給你的駝群帶來佑護和吉祥,
  讓你的母駝全部懷胎,
  讓你的子孫具有雄偉的身材,
  讓你的種群壯大和發展。
  伴隨祝頌,祭眾向駱駝神像磕頭祈禱,盼望自己的駝群膘肥體壯,全家的生活幸福美滿。
  在廟外的草地上,牧民趕來的駱駝往往有成百上千。凡是來到廟上的駱駝,都要在其籠頭上拴掛念過經的哈達,在額頭和鼻樑上抹酥油,在身上灑白酒和鮮奶,把希望和祝福附注駝身。而後向駝群唱頌《駱駝讚》等歌曲。午飯時,要分享在駱駝神像前經過神光沐浴的羊背子,家中沒來的人,要分割一塊帶回去。最後舉行賽駱駝和評選駱駝活動。

  蒙古族祭駝——祭母駝順序  祭母駝時間在祭兒駝結束後,于産羔前開始。以祭火神的形式進行,基本內容是:
  在香爐臺(蒙語“桑根英德爾”)上點燃香火。在蒙古包中央的火撐子裏點燃柴火,撒柏枝香,點亮酥油燈,把裝有糖果、奶食品、油餅、酥油等供品的盤子和磚茶、白酒、駝奶、哈達、全羊背子等擺在佛像前。喇嘛念《貢吉勒塔目》經。
  選擇1—2峰兒駝和幾峰懷胎母駝,繞香爐順時針轉,前來參加活動的人都要在香爐中祭灑白酒和剛煮好的奶茶,至誦經結束。
  在火堆周圍供放4個青稞面(糌粑)做的“巴靈”,4個青稞面做的酥油燈,喇嘛念《米塔喬特巴》祭火經。主婦穿著盛裝,把去肉的羊胸叉骨用五色絲線各纏繞三圈,中間塞進五色彩綢和棉花,同時放紅棗、乾果、奶食品等,然後一起投入火中。
  男主人先將象徵獻給火神的哈達和火堆周圍的酥油燈、巴靈投入火裏。全家人圍繞火堆祭灑酥油、白酒。所有參加儀式的人都向火神祈禱:祝願駱駝百母百子,膘肥體壯,抗禦災病。
  祭母駝一般是共用水井的幾家牧戶依次進行,順序自定,自約而行。
  蒙古族祭駝——祭駝群內容  祭駝群的時間選在每年駝群膘肥體壯的秋季,以招財的形式進行,並請喇嘛念招福經。男主人手握“達勒幹蘇木”,女主人手提裝有駝奶的奶桶,其他主要成員手端盤子,共同面向空中環繞招福。祭駝群時儘量把所有的駱駝全部找回來,讓它們沐浴仙氣,接受祝福。特別是兒駝、“敖恩根特莫”、“色特爾特莫”、“達爾罕特莫”等駱駝必須找來,向它們朗誦祝詞,唱讚美歌。
  ——敖恩根特起源於薩滿教進入北方遊牧民族地區之前。人們把駝群中最好的駱駝敬獻給山神、樹神,不分雌雄,終身供養,祈求神佑。
  ——色特爾特莫是在佛教傳入後,敬獻給佛的駱駝。與前者一樣,屬於佛之騎乘,不得使用,終身供養。
  ——達爾罕特莫則是把體型好、毛色好、産羔多、馱物多而穩、走路平而快,為駝群和家庭做出巨大貢獻的駱駝視為“功臣”,退役後不殺不賣而送終。
  在祭駝儀式上,敖恩根特莫和色特爾特莫作為神和佛的使者或化身,接受禮拜,傳達祈願。達爾罕特莫則體現以恩報恩的思想。
  每年祭駝群時,如果這三種駱駝都健在,便在駝峰上懸挂五色彩綢裝飾和寫著經文的“額爾德尼音”葫蘆,象徵財富永遠裝不滿、取不盡。如果出現空缺,此次活動就要重新選擇繼承者以延續,確保三種駱駝永續不斷。在色特爾特莫的脖子上,還要拴上用五色布做的印著經文的“扎拉目”,常年不取以佑護駝群。
  蒙古族祭駝——重要意義  蒙古族祭駝是一種傳統民間文化,不僅是研究民俗民情的重要根據,在研究駱駝文化和駱駝飼養方面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祭駝活動中有極其豐富的人性化內容,産生了諸如“功臣駝”、“勸奶歌”、“駱駝讚”、“祝頌詞”等大量的擬人文化,孕育出蒙古族忠厚善良、剛正不阿、吃苦耐勞、勤奮頑強的駱駝精神。
  祭駝是民間文化活動和人文思想的傳承載體。除保留民間信仰、體育競技、民間藝術、民間工藝的原生形態外,還傳衍著人與自然、人與家畜的和諧,隱含著知恩圖報、與人為善、善待環境、崇尚自然的樸素道理,蘊含了因勢利導、言傳身教的生活態度,傳遞著溫柔敦厚、默契和諧的人生哲理。在促進牧民互助友愛,自然傳承共同民族心理,增強民族凝聚力,豐富牧民文化生活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蒙古族祭駝——社會作用  蒙古族祭駝有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宗教活動,而是信仰和務實的結合,包藏著樸素唯物的內容,是牧駝人精神寄託的核心空間。不僅有助於研究民俗民情,在研究駱駝文化和駱駝飼養方面也具重要作用。特別是活動中所展示的人性化內容,孕育了當地人民忠厚善良、不屈不撓的駱駝精神,成為民族凝聚和人文傳承的載體。所以,當務之急是搞好駱駝文化研究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駱駝計劃,深入發掘以祭駝為主要內容之一的駱駝文化,使面臨失傳的民俗文化重放光彩。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