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的馮驥才”
2001年,哈達奇·剛出任內蒙古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之初即大力推動實施了“內蒙古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內蒙古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搶救保護和蒐集整理上。他的舉動立即得到全區各地致力於民族文化搶救保護的廣大民間文化工作者的理解和支援,使得很多瀕臨滅絕的民間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搶救和保護,取得了可喜成果。
哈達奇·剛除了啟動《內蒙古故事全書》旗卷本等一批自治區的搶救項目外,還根據在全區各地考察時了解到的情況和需要,命名了一批“民間文藝之鄉”和“民間文藝之家”,設立了內蒙古民間文化“阿爾丁”獎,並於2004年3月召開了“內蒙古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工作會議”,全面部署了全區民間文化遺産的搶救工程。截至到退休時,已完成《中國民間故事整合·旗縣卷》的部分卷、《內蒙古民間故事全書·旗卷本》部分卷、《內蒙古史詩整合·部落卷》部分卷、《內蒙古諺語整合·各旗卷》部分卷。此外,《中國剪紙整合·和林縣卷》《中國剪紙整合·蒙古族卷》《中國民族民間服飾整合·蒙古族卷》《蒙古族地區方言志·部落卷》《內蒙古民俗志·旗縣卷》等的編纂工作也正式啟動,有的已接近尾聲。已完成和出版的項目中,有幾部獲得了第九屆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第十屆和第十一屆內蒙古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同時,哈達奇·剛還以“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為依託,策劃、舉辦了“首屆內蒙古民間工藝博覽會”“首屆蒙古族馬文化博覽會”,還領導內蒙古民協調查、認定、命名了數十位內蒙古民間文化遺産傑出傳承人和民間文化大師,由內蒙古民協推薦的烏審旗等9個旗被中國民協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之鄉”,舉辦了“內蒙古民間文化‘阿爾丁’獎”評選活動,獎勵了數百件民間文化研究成果,並從2005年起把每年9月6日的“內蒙古草原文化遺産保護日”、從2006年起把每年6月第二個星期六的國家“文化遺産日”,都當作自己的節日,認真組織,隆重紀念。
由於哈達奇·剛為“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和“非遺”所做出的堅持不懈的努力,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為“內蒙古的馮驥才”。
哈達奇·剛在赤峰克什克騰旗調研。
2001年參加“台北詩歌節”期間哈達奇·剛(中)與席慕容、孫大川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