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文憑的學者
哈達奇·剛1949年出生於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沙爾利格蘇木一個貧苦牧民家庭。父親是抗戰老兵,母親是牧民。在他幼小的時候,就深受文學的影響和熏陶。父親是蘇木裏了不起的民俗民間文化“專家”,經常給他講蒙古族傳統文化故事、民間故事以及《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名著,直到現在他都能熟記100多個故事。上學期間,因受父親影響每天晚上給宿捨得宿友講故事,常常講得一晚上不睡覺,影響了第二天正常上課,讓學校查夜警告了多次。正是父親對他的文學啟蒙教育,讓他以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哈達奇·剛沒有正規學歷,小學5年、初中3年、西安政治學校一年半、內蒙古大學文學創作研究班兩年,加在一起在校時間還沒有一個正規高中生長,至今檔案學歷仍然是初中。可他靠自學靠閱讀靠鑽研也靠創作翻譯學術成果,被破格評定和晉陞為翻譯、副譯審、譯審、一級作家、研究員,還常被請去到高等院校講課或參加碩士生博士生論文答辯,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為數不多的榮膺正高二級的專家學者。
哈達奇·剛無專攻某一學科的經歷,可他閱讀了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和中外文學史,涉獵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以及黑格爾、康得和孔子,接觸了蒙古史及蒙、漢古代文學。他愛做筆記,從王力《漢語詩律學》到黑格爾《小邏輯》到某一部美國大片;他好比較,比較《靜靜的頓河》與《清澈的塔米爾河》、《玩偶之家》與《雷雨》、魔幻現實主義與蒙古族民間故事;他喜歡嘗試,詩歌、小説、散文、兒童文學、紀實文藝、文學評論、電影、電視劇、舞臺劇均有建樹;他善於鑽研,文學命題、哲學命題、民俗學命題都有成果問世,還被內蒙古電視臺蒙古語衛視請去講了19講的“薩岡徹辰與《蒙古源流》”。
哈達奇·剛1971年應徵入伍,1987年轉業調入內蒙古文聯,被任命做了民間文藝家協會秘書長,從事民間文學“三套整合”蒐集整理工作。兩年後被任命為內蒙古文聯副秘書長、勞動服務公司經理、文藝之家主任。這些職務跟文學創作不搭界,他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餘,憑著對蒙古民族文學事業的追求與熱愛,克服重重困難,利用8小時以外的時間和節假日從事文學創作、文學翻譯和文學評論。
哈達奇·剛從1972年起涉足文學創作,在兒童文學和文藝評論方面尤為突出。上世紀80年代他是我區比較活躍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曾有多篇作品獲獎,近年有內蒙古師大文學院研究生研究他的兒童文學獲得了碩士學位。他在文藝評論領域耕耘30多年,文藝評論期刊《金鑰匙》雜誌在2009年第三期為哈達奇·剛刊出專輯,發表專題評論5篇,高度評價了他在蒙古文學評論方面取得的成就。內蒙古社科院文學所所長包斯欽的評語:“哈達奇·剛能夠敏銳地覺察到很多帶有普遍性的新問題,率先去觸碰;能夠對很多繁複的現象和趨勢進行理論上的概括和總結;能夠從別人重復了多少遍而不再感興趣的命題中悟出新東西;能夠將別人嫌麻煩而規避的難題,堅決要啃下來,從而在理論評論界一直充當著先鋒。”
哈達奇·剛在牧區長大,沒有專門學習漢語的經歷,可他蒙漢兼通,不僅能用漢語創作小説、散文、論文和劇本,而且成為大家公認的蒙譯漢文學翻譯領軍人物,他還整理出自己的翻譯經驗寫成教案,多次為翻譯班學員講學。
哈達奇·剛用蒙古語和漢語創作併發表各類體裁文學作品130多篇(部、首)120多萬字,結集出版《哈達奇·剛短篇小説選》《哈達奇·剛兒童文學選》、評論集《蘇葉、哈達奇·剛評論集》《新時期蒙古文學有關問題》、長篇紀實文學《歐羅巴蒙古奇人》等多部。與此同時,他先後將100多位老中青三代作家的260多篇(部、首)蒙古語詩歌、散文、小説、兒童文學、報告文學、評論、戲劇、民間文學、民俗作品譯成漢語,結集出版的有詩歌譯作集《故鄉情》、散文譯作集《牧馬人》、兒童文學譯作集《108顆兔子糞與8枚金幣》、民俗譯著《鄂爾多斯婚禮》及幾部個人詩選,連獲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選(駿馬獎)翻譯獎及內蒙古自治區文學創作“索龍嘎”獎翻譯獎等。
哈達奇·剛在書房查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