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生態> 焦點關注

甘肅小草長出增收大産業

2015-10-26 10:25:20 | 來源: 中國畜牧獸醫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甘肅是全國人工種草大省,發展草産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和技術優勢。形成了以河西為主的高産優質苜蓿人工種草帶,以中東部旱作區為主的苜蓿、紅豆草人工種草帶,以中南部溫潤帶為主的紅三葉、貓尾草特色人工種草帶,以甘南等高寒牧區為主的高寒草人工種草帶,區域化草産業格局已經形成。

甘肅是全國人工種草大省,發展草産業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區位和技術優勢。截至2014年底,全省人工種草面積達到2407萬畝,位居全國第二。草産業的發展為促進甘肅省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推動農牧業發展,增加農牧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加快草産業發展,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全省草産業發展的意見》,制定發佈了《全省草産業發展規劃》,選擇在環縣等4縣啟動草地農業試點工作,在甘州區等地開展草牧業發展試驗試點,積極探索加快推進草産業的好經驗和做法。各地亦積極制定草産業發展意見和規劃,出臺優惠政策,在財政、信貸及用地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比如,永昌縣制定土地流轉扶持辦法,對連片流轉300畝以上種植苜蓿等飼草的,給予每畝50元的補助;會寧縣出臺了30多個政策性文件,從資金、土地、水電等方面對苜蓿草産業進行扶持,推動草産業發展。在一系列政策的激勵下,甘肅省草産業發展正逐步由數量增長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由生産需求型向産業經營型轉變。

當前,在甘肅省2407萬畝人工種草面積中,苜蓿這種優質牧草就達到994萬畝,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位居全國第一。形成了以河西為主的高産優質苜蓿人工種草帶,以中東部旱作區為主的苜蓿、紅豆草人工種草帶,以中南部溫潤帶為主的紅三葉、貓尾草特色人工種草帶,以甘南等高寒牧區為主的高寒草人工種草帶,區域化草産業格局已經形成。在市場對苜蓿等優質牧草需求日益增大的強勁拉動下,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積極投身草産業,建立優質牧草生産基地,生産出的草産品品質已達到並部分超過進口標準。蒙牛等一些大型奶業企業紛紛來甘肅省訂單購草,並逐漸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在河西優勢産區,高蛋白苜蓿草價格每噸漲到2400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觀;永昌縣引進“甘肅楊柳青”等多家草産業龍頭企業,帶動周邊廣大農戶種植紫花苜蓿,形成了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發展格局,使以苜蓿為主的草産業真正成為既能改善生態環境,又能增加農民收入的“致富草”;酒泉大業公司經過16年的創業,已經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草産品加工企業,草産品年生産能力達到47萬噸,創立了國內第一個草産品品牌——“草王”;甘肅農墾整合土地資源優勢、技術優勢、組織管理優勢,組建成立了草業集團公司,專門從事草産業開發,已種植苜蓿15萬畝,年生産苜蓿乾草12萬噸,年加工銷售苜蓿草捆10萬噸,苜蓿草顆粒、草粉2萬噸。

優質牧草的強大需求,也帶動了全省牧草種子産業的發展。甘肅省氣候多樣、物種複雜,是全國最佳牧草制種區,牧草種子田面積現在達到56萬畝,年産牧草種子3.2萬噸,其中苜蓿種子田面積達30萬畝,年産苜蓿種子1.8萬噸,全省已形成了抗旱、抗寒、高産、優質等各具特色的牧草種子生産基地13處。

甘肅省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牧草良種基地和面積最大的苜蓿草種生産基地,能有效供給省內種草需要,還向省外市場提供。近年來,甘肅省河西等地在苜蓿種植中積極推廣應用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技術,不僅解決了春季苜蓿出苗、保苗差的問題,還大幅增加了産量、提高了品質、治理了鹽鹼,成為了牧草種植中又一普遍得到認可和積極推廣應用的新技術。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