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三江源地區生態進一步恢復,牧民持續增收,青海省在2014年啟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二期工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資訊化、智慧化、精準化、高效化”的智慧生態畜牧業示範區建設。
10月起,總投資8000萬元的青海省智慧生態畜牧業平臺建設項目正式實施。針對過去牲畜無序發展,草場不合理利用對三江源地區草地生態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青海省自2008年起首次提出發展草地生態畜牧業,傳統粗放的發展模式逐漸被種草養畜、合作社生産經營等生態畜牧業模式所取代。在此基礎上,2015年初,青海省探索更科學高效的生態畜牧業發展途徑,力圖構建“減壓增效”的智慧生態畜牧業新模式。
青海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這是青海在穩步推進全國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工作中立足資源優勢和生態現狀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探索。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青海大學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將提供技術支援,利用兩年時間重點建設1個智慧生態畜牧業雲平臺和3個適度規模的智慧生態畜牧業示範區,為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和示範模式。據了解,項目建成後,智慧生態畜牧業雲平臺將在三江源區實施航空拍攝5000平方公里以上,對大型野生食草動物實施北斗衛生定位跟蹤,同時進行草情監測和草畜平衡診斷,對生態治理和畜牧業全流程提供動態數據和精準指導。
在資訊技術支援下,智慧生態畜牧業示範區將建成飼草基地約2萬畝,加工精準配置的牧草料1.4萬噸,通過牲畜體重全自動化測量,實現藏羊高效繁殖,生産效益提高30%,合作社戶均增收3600元以上。三江源地區位於青海南部,當地生産方式以畜牧業為主,因長江、黃河、瀾滄江均發源於此,被譽為“中華水塔”。青海省是全國五大牧區之一,擁有5.47億畝天然草場,大部分位於三江源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