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兒女> 草原驕子

巴音額日樂:為電影而生

2015-08-11 09:53:53 | 來源: 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 賽男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一臉絡腮鬍子,滿頭茂密的卷髮,巴音帶著連日拍片的疲憊,在他執導的電影《諾日吉瑪》首映結束後,與記者聊起了他從牧民到演員在踏上導演之路的艱辛歷程。兩部由巴音導演的影片深受好評,這並沒有令他驕傲自滿,卸下導演的光環,巴音啟程趕赴橫店影視基地,恢復了他的演員身份。

從演員到導演

巴音從小喜歡看電影。他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進入話劇團工作。雖然在話劇界小有名氣,但是巴音依然對電影心懷夢想。在上海戲劇學院期間,他用8個月時間看完了200多部電影,並且將看電影的習慣保留至今。1998年,他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進修。10年後,他拍攝了自己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斯琴杭茹》。

“其實我是內心想拍,想把自己對大草原、對草原人的體會和思考展示給大家。”巴音一直希望能夠拍攝一部屬於自己的膠片電影。《斯琴杭茹》讓他如願以償,但也一度讓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一開始我覺得自己不適合當導演。”巴音聽到自己當年説過的話後大笑起來。他解釋道,導演和演員不同,除了藝術創作,還需要考慮到很多和藝術無關的事情。“其實作為一個導演,很可能只有四分之一的工作和藝術有關。”巴音有點無奈,“我拍這樣的片子完全是為了展現自己內心的東西。”和商業片不同,民族類型的電影很難獲得很高的票房,這讓影片的融資成為一大難題。除了最基本的資金問題,影片中一些需要大量群眾演員的鏡頭對導演的調度能力要求極高,也曾讓自稱“一根筋”的巴音感到過為難。

大學生電影節讓巴音找回了夢想。也讓他在導演之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堅定。《斯琴杭茹》拍攝之後一度感到灰心的巴音在大學生電影節中獲得了3個重要獎項和1個提名,再一次産生了拍攝電影的念頭。

2014年,巴音帶著《諾日吉瑪》參加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的作品展映。這是一部民族題材的作品,但更是用人性説話的作品。“我曾聽説過,一部電影,如果僅僅通過畫面就可以讓觀眾理解80%,那麼這就是一部好電影。”在巴音看來,一部好的民族題材電影,更應該注重保留民族的色彩,而不應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穿件民族題材的外衣——好電影無需語言相同,人性總是相同的。在影片《諾日吉瑪》中,巴音大膽地啟用了新人。影片主角、也是他的妻子巴德瑪是學聲樂出身,兩位配角都是普通的殘疾人。“這部影片裏找非專業演員來演,少了刻意,恰好沒有一點表演痕跡。杭蓋的扮演者小寶音本人多才多藝,他的馬技極其專業。”巴音透露,這正是影片亮點之一。

兩部由巴音導演的影片深受好評,這並沒有令他驕傲自滿,卸下導演的光環,巴音啟程趕赴橫店影視基地,恢復了他的演員身份。這個為電影而生的蒙古族漢子用他的大半生在各種角色中自如地轉換著。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