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草原兒女> 草原驕子

巴音額日樂:為電影而生

2015-08-11 09:53:53 | 來源: 正北方網-內蒙古日報 | 作者: 賽男 | 責任編輯: 許浩成
摘要: 一臉絡腮鬍子,滿頭茂密的卷髮,巴音帶著連日拍片的疲憊,在他執導的電影《諾日吉瑪》首映結束後,與記者聊起了他從牧民到演員在踏上導演之路的艱辛歷程。兩部由巴音導演的影片深受好評,這並沒有令他驕傲自滿,卸下導演的光環,巴音啟程趕赴橫店影視基地,恢復了他的演員身份。

首次“觸電”就獲好評

1985年,還在大學期間,巴音完成了他的演員生涯“處女作”——電影《成吉思汗》。影片中巴音扮演哲別。令人意外的是,巴音的首次“觸電”並沒有新人表演時常出現的青澀感,他扮演的哲別有著獨特的魅力。這令他差點被冠以“哲別專業戶”的頭銜。鮮為人知的是巴音背後付出的辛苦,一個幾乎不會講漢語的牧民之子,在銀幕上表演自如,想要臺詞説的順暢,要過的語言關之難可想而知。

此後他又塑造了《北方囚徒》中的伊登,《騎士風雲》中的阿斯爾,《西部狂野》中的左浩,《龍虎群英》中的扎西,《東歸英雄傳》中的烏巴西汗,《特殊囚犯》中的朝魯等銀幕形象。巴音還拍攝過《烏蘭夫》、《阿拉善親王》等多部電視連續劇,在影片中大多扮演蒙古族強悍的形象。此外,他還在《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射雕英雄傳》等近60多部影視作品中扮演重要角色。1995年巴音主演了《悲情布魯克》,男主人公車淩豪邁義氣,重感情的形象給觀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因此而榮獲第1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集體表演獎。

 

  電影《嘎達梅林》劇照。

巴音認為自己是為電影而生,為了塑造角色,他不斷地調整自己重塑自己,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他在影視界可謂碩果纍纍,由他參演的影視作品高達200多部,在內蒙古籍演員裏,巴音的拍攝數量是最多的。在他看來,自己在內蒙古長大,對內蒙古大草原的一景一物、對內蒙古人的日常生活都有自己獨特的理解。正是出於對草原、對族群、對自然、對社會的了解和熱愛,他頻頻用自己出色的表演給觀眾展示出蒙古族人的特點:心胸寬廣,為人豁達。“藝術表演是需要積澱的。”巴音解釋道,“只有體驗了當地的生活,才會産生藝術的火花。

對故鄉的熱愛也讓巴音的表演更加真實精彩,在《悲情布魯克》的拍攝過程中,雖然有四十個人拉著繩子,但是仍然不排除意外,巴音沒有猶豫還是騎著一匹快馬跳下了懸崖。這種動作在如今的演藝圈簡直是難以想像。“其實也是時代的原因。那時我還年輕,又沒什麼電腦特技,所以不奇怪。”不過,即便在當時,塞夫導演也認為他是“瘋了”。這個極為冒險的動作,為當時還是新人的巴音獲得了榮譽,也向觀眾證明“咱們中國的民族題材電影也好看!”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