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火熱激發消費潛力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佈時間:2024-05-17 17:01:48 責任編輯:鄭偉

5月19日是第14個“中國旅遊日”,各地正以此為契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旅遊市場消費潛力。眼下,我國旅遊市場紅紅火火,呈現出熱氣騰騰的發展景象。

有力促進高品質發展

去年,我國旅遊市場接二連三涌現一批消費熱點,淄博“趕烤”、貴州“村超”“村BA”、哈爾濱“冰雪奇緣”等先後火爆“出圈”。今年一開年,旅遊業便進入“春耕大忙”狀態,各地紛紛出招,要讓旅遊市場的“火”越燒越旺。

旅遊串聯起吃、住、行、遊、購、娛,可發揮巨大的“乘數效應”,拉動消費作用突出。據測算,吃一頓天水麻辣燙每人平均消費30元,卻能帶動當地消費650元。走紅的“爾濱”,從去年11月1日到今年2月29日,累計接待遊客8743.8萬人次,旅遊人數井噴帶動住宿、餐飲等行業迅速升溫。今年一季度,哈爾濱餐飲類消費規模同比增長121.7%,住宿類消費規模同比增長249.5%。

火熱的“村BA”讓更多人認識了貴州省臺江縣。去年,臺江縣旅遊綜合收入同比增長94.6%。更令人振奮的是,當地迎來更多發展機遇。臺江縣縣長楊德昭介紹,通過到府招商、邀請招商、招商會等,今年以來,臺江縣實現招商引資簽約項目15個,簽約總投資達33.72億元。

活力滿滿的人間煙火氣,是提振發展的一劑“強心針”。哈爾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卓敏表示,東北資源條件比較好、産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獨特,新時代面臨重大發展機遇,冰雪旅遊的“出圈”走紅進一步堅定了東北全面振興的信心。

淄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三級調研員王慶偉表示,淄博燒烤走紅後,當地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激發了大家幹事創業的熱情,希望城市越來越好。

情緒價值不斷放大

“五一”假期,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傳統旅遊城市依舊熱門,一批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小城也大放異彩。“南韓平替”延吉,“東南亞平替”芒市,擁有小機場的保山、懷化、赤峰、和田等地,旅遊熱度明顯上升。年輕人是出遊主力軍,銀發族、親子家庭同樣閒不住。統計顯示,有10.5%的農村居民出遊,農村居民出遊人次已佔節假日國內遊客出遊人次的16.9%。

人們出遊的動因發生變化,名山大川、名勝古跡不再是人們追尋“詩和遠方”的唯一選項。“遊客會因為一串燒烤、一碗麻辣燙、一份驢肉火燒到訪一座城市,也會因為一場演唱會和音樂節、一次馬拉松和電競比賽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還可能因為某地高性價比的品質生活,背起行囊就出發。”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

如今,旅遊産生的情緒價值正在放大。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表示,旅遊的內涵、載體、功能都發生了變化。以前旅遊僅被看作經濟活動,現在既是經濟活動,又是精神活動,人們看重在旅途中休憩娛樂、陶冶心靈、獲得知識;旅遊的載體不再局限于景區景點,而是“萬物皆可遊,處處是場景”,市井生活、時尚展覽、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都成為重要載體。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情感需求逐漸成為旅遊消費的核心訴求。淄博、哈爾濱之所以走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們的情感需求得到了滿足,遊客感受到了溫暖與關懷,社會情緒形成共鳴。

需求牽引供給變化

從郊野到商圈,從劇場到菜場,日常生活場景如今都成了文旅休閒的新空間。

小紅書副總編輯晉良子説,現在的年輕人更希望在旅途中深入生活,感受一座城市的市井文化,許多類似咖啡路線、麵包路線等用戶自行設計的攻略受到了熱捧。

祁述裕也注意到,遊客出行越來越樂於主動參與、自我設計行程。

遊客需求變化正在牽引供給變化,重塑旅遊産品和市場的格局。宋瑞認為,旅遊發展邏輯發生了轉變,原來一個目的地發展旅遊是先做資源普查,有什麼就提供什麼,現在是遊客需要什麼就上什麼;旅遊投資邏輯也隨之轉變,以前一個地方發展旅遊特別重視大投資、大項目、大規模,現在更加追求投資效益、存量資産優化,從硬開發進階到軟開發、巧開發、二次開發。“比如,哈爾濱的人造月亮投資不高,但産生的效果非常好;西安也有很多‘二次’開發産品,在原有産品基礎上疊加策劃性項目,讓存量資産更好發揮作用。”(張雪)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