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養老錢加把安全鎖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佈時間:2024-05-17 17:01:48 責任編輯:鄭偉

剛向養老機構交了錢,沒過幾個月,該機構資金鏈斷裂跑路了怎麼辦?近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安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金融監管總局7部門聯合出臺《關於加強養老機構預收費監管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將通過銀行存管、保險等方式,對養老機構的預收費行為加強監管,確保資金安全,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作為一種廣泛應用於服務業的商業模式,預收費模式有利有弊。利在於,該模式能夠提前回籠資金,緩解機構的設施建設壓力,若資金使用得當,可助推機構快速發展。弊在於,該模式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管,提前收來的錢,如果機構想怎麼用就怎麼用,極易引發資金鏈斷裂風險。近年來,個別養老機構出現了資金管理使用不規範、退費難等問題,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借機實施非法集資等犯罪行為,嚴重損害老年人合法權益。

治病要去根,抓住“預收費監管”這個問題源頭,為養老錢加把安全鎖。首先要劃紅線、立尺規,明確哪些錢可以預收、哪些錢不能預收。根據《指導意見》,養老機構的預收費用主要包括三類:養老服務費、押金、會員費。其中,養老服務費的預收週期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會員費應有最高額度限制,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政府與社會力量合作建設的養老機構不得收取會員費。

其一,專款專用是基礎。明確了哪些錢可以收,還要明確收來的錢怎麼用。根據《指導意見》,養老機構的預收費主要有三方面用途。一是抵扣老年人入住期間需要支付的費用;二是彌補本機構的設施建設資金;三是發展本機構的養老服務業務。需注意,會員費不可用於非自用不動産、有價證券、金融衍生品等高風險投資。為了確保資金專款專用,押金、會員費應採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風險保證金等方式管理。也就是説,養老機構在商業銀行開立基本存款賬戶、專用存款賬戶,預先收取的養老服務費全部及時存入前者,押金、會員費全部及時存入後者。

其二,協同監管是關鍵。近年來,違規挪用資金的手段愈加隱秘,如果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容易給違規行為提供可乘之機。為此,要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形成監管合力,最大限度消除監管盲區。接下來,存管銀行、民政部門、金融管理部門要對接好資訊系統,多方聯動,快速響應。例如,一旦專用存款賬戶出現資金異常流動、賬戶餘額達到風險保證金最低比例,存管銀行要向負責監管的民政部門作出風險提示,並將有關情況及時報告給所在地的金融監管部門、處置非法集資牽頭部門。

其三,日常監測是保障。防範化解風險,重點在“防”,難點也在“防”。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把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最大限度減少損失。接下來,為了增強日常監測的精準性、有效性,存管銀行要提高數字化管理水準,建立養老機構賬戶管理系統。其中,一要歸集數據,覆蓋養老機構的資金收取、使用等資訊;二要分析數據,充分借助網際網路、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探索建立關鍵風險指標監測模型,瞄準風險監測、預警提示、異常報告等關鍵節點,守住第一道防線。(郭子源)

老有所養

老有所依

老有所樂

熱點專題